专业知识服务提供商
杂志订阅
投稿咨询

基于风险导向的公立医院采购业务内部审计研究

2022年04月07日 作者:汪茹 打印 收藏

  【摘要】如何对公立医院采购业务进行内部审计监督,是实践中的一大重点难点课题。本文基于风险导向的理念,梳理公立医院采购业务流程,识别评估流程中的重要风险点,并针对风险点制定审计策略,以有效履行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责。

  【关键词】风险导向理念;公立医院采购;内部审计


  近年来,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随着经济发展在不断增长,公立医院为了保证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院基础建设、专业设备、医药耗材等各类采购项目也在快速增长。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公立医院采购具有面宽量大、专业性强的特征,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也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温床。如何有效监督采购业务,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基于风险导向的理念,提出识别评估采购业务流程的重要风险点,聚焦审计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从而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公立医院采购业务基本流程

  了解被审计业务的流程是审计工作的基础。一般而言,公立医院采购业务的基本流程如图1。

QQ图片20220407163014.jpg


  公立医院采购业务流程的风险识别

  通过对采购业务流程的梳理,识别出以下五项风险高发领域:

  采购预算风险

  公立医院采购支出实行预算管理,预算是所有采购活动的源头。年度内已批准有效预算的,按预算执行;未列入年度预算的项目原则上不得执行,如需采购应当按相关程序追加预算后方可执行。实际采购过程中,可能存在未纳入年度预算的采购项目被不当执行,或者追加预算程序不合理的情形,产生违背预算刚性管理的风险。

  采购类型选择的风险

  采购类型分为集中采购与非集中采购,集中采购包括政府集中采购、部门集中采购,非集中采购包括分散采购、自行采购。通过目录清单管理、限额标准管理等不同方式,可确定采购类型。采购类型的变更需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公立医院自行采购时又可按一定金额标准划分为采购部门统一采购或需求部门自行采购。实际采购过程中,可能存在应集中采购而未实施集中采购的情形,也可能存在需求部门将需求化整为零,规避统一采购限额要求的情形。

  采购方式选择的风险

  《政府采购法》明确,政府采购的方式包括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及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国务院或省级政府确定公开招标的数额标准,同时规定只有符合一定特殊情形才可以采取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如只能从有限范围或唯一供应商处采购,招标后没有供应商投标,货物规格、标准统一,现货货源充足且价格变化幅度小等。公开招标方式流程周期长,执行标准严格,采购单位为规避公开招标,可能存在将限额标准以上的大项目拆解成小项目、单项目分解成多批次;也可能未经充分论证,将不满足特殊情形的采购项目采用非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

  采购实施过程的风险

  公开招标的程序复杂且金额较大,是采购实施过程中的高风险领域。鉴于公立医院采购内容专业,在招标过程中,招标文件的合理性,评标标准的科学、全面性,招标、投标、开标程序的规范性,向来是采购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例如,招标文件环节,采购人可能通过不合理的限制条件排除潜在供应商,因医院采购的医疗设备专业性强、参数复杂,明招暗定、“萝卜招标”的操作空间大;在评标标准设定时,可能根据目标供应商资质条件调节评标准备的权重分配,从而使评分结果倾向于特定供应商;在招标、投标、开标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程序不规范,违背招标“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采购合同履行的风险

  在确定供应商后,应及时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实务工作中,存在供应商投标时为了中标作出过高承诺而实际无法履行的情形,合同条款与招标要求不一致,或合同约定与招标要求一致但实际履行时讨价还价,导致执行标准打折扣,无法达到预期采购目的。

QQ图片20220407163745.jpg


  公立医院采购业务风险的内部审计监督策略

  基于风险导向的理念,针对识别出的业务风险,相关部门和人员可从如下方面集中资源执行审计工作,以有效履行审计职责。

  完善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监督

  预算是公立医院采购活动的源头,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执行的有效性直接关系采购业务质量。内部审计应关注医院是否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年度预算是否充分结合医院发展战略、业务部门需求、财政资金支出进行科学、合理、全面的编制,预算是否得到有效执行,超预算或预算外项目的预算调整审批流程是否合理、执行是否规范。

  重视对采购立项的审计

  传统审计往往关注事后审计,在风险导向理念下,审计工作重心应有所前移。公立医院的采购活动始于项目立项,采购类型、采购方式选择的风险均集中于项目立项阶段,因此,内部审计应更加重视采购立项的审计。

  首先,内部审计应关注医院是否制定包括项目立项管理在内的完善、合理的采购管理制度。其次,采购项目立项应基于业务部门的合理需求,由主管部门进行充分调研,通过合理的分级审批方可通过。内部审计应关注其需求是否与部门业务发展情况相匹配,调研报告是否科学合理,审批程序是否规范。再次,采购项目内容、采购规模、潜在供应商情况直接决定采购类型、采购方式的选择,内部审计应将年度内同部门同类或相似项目进行统一核对,判断是否存在以项目拆分等手段规避公开统一采购、公开招标的情形;对于非公开招标项目,关注选择非公开招标的理由论证是否充分。

  加强对公开招标采购的审计

  公开招标是公立医院采购的主要方式,涉及金额大且过程复杂,是内部审计监督的重点。

  首先,应关注招标文件的内容。招标文件对投标人的资质水平、采购产品技术条件有详细的要求,内审人员应关注文件所列要求是否存在与采购立项的需求不一致,是否存在意图排除潜在供应商的不合理条件等。对于设备采购审计,必要时也可引入外部专家,辅助判断技术参数设置是否具有指定性。其次,应关注评标标准的设置。根据政府采购相关规定,政府采购招标评标方法分为最低评标价法和综合评分法。采用最低评标价法的,要关注采购内容是否为技术、服务标准统一的货物和服务;采用综合评分法的,要关注分值设置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倾向于某供应商的情形。还应关注评标时是否存在依据招标文件未规定的评标标准进行评审的情形。再次,公开招标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采购活动“公开、公平、公正”,内部审计人员应抽选项目监督开标过程,监督是否存在有违“三公”原则的不当情形。此外,还应加强对采购代理机构的监督,具体包括采购代理机构是否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是否具备开展政府采购业务所需的评审条件和设施,是否依法从评审专家库抽取专家进行评标等。

  对采购合同履行进行跟踪审计

  采购合同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合同签订、交付验收、价款结算、续约管理等。合同签订阶段,抽取项目将合同条款与供应商投标文件进行比对,检查是否存在矛盾或不一致的情况;交付验收阶段,重点关注合同(批次订单)、验收单、发票的三单匹配,工程项目还需要第三方监理报告;价款结算环节,检查支付进度与支付比例是否与合同约定一致、支付审批是否完备、保证金是否按约定支付。部分采购项目交付周期长、时间跨度大,内部审计应对合同履行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对于一次签订多批次交付的项目,应将所有交付一并纳入审计范围,检查是否存在实际采购结算超出合同约定金额或采购预算限额的情形,是否存在同类项目多次采购规避限额标准的情形。对于重大项目,还可以执行专项审计。

  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审计监督效率

  随着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电子招投标、采购管理系统等得到广泛应用,内部审计也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审计监督的效率和效果。如针对采购管理系统进行系统审计,检查采购管理标准是否在系统中得到准确设置、审批流程是否完备;通过大数据手段对投标人信息进行检索、标书进行比对,检查是否存在串标、围标风险;构建内部审计数据平台,与医院采购、合同、库存、财务等各业务系统通过数据接口互联,设置风险预警阈值,实现自动、实时监控。

  

参考文献:

  [1]袁天.风险审计视角下公立医院招标采购管理研究[J].审计与理财,2021,(8).

  [2]彭雪飞.公立医院招投标内部审计控制如何实现[J].中国招标,2017,(45).

  [3]杨会东.医院内部招标采购审计探究[J].会计师,2019,(11).

  [4]刘欣杰.基于会计控制与审计监督的医院采购流程控制优化研究[J].商业会计,2021,(16).

责编:梁晋
京ICP备16068661号-3 ©CopyRight 2018-2024 《中国招标》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