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服务提供商
杂志订阅
投稿咨询

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要素交易平台

2022年01月04日 作者:刘航波 打印 收藏

  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健全要素市场体系和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下坚实制度基础。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载体基础,要素交易平台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要素交易平台的主要内涵和配置范围,针对如何建设要素交易平台提出具体构想。

  把握要素配置的主要范围

  要素(生产要素),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及其结合因素,主要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关于生产要素的种类,国内外经济学界有不同的说法,其内容也不尽相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生产力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是指正在或能够在生产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发挥劳动功能的人;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能源设施和基础设施;劳动对象可分为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和经过人类加工过的劳动对象,个体包括自然物(如土地)、原料和材料等。另外,随着经济进步和经济理论的发展,科学技术、管理和信息也逐渐被列入生产要素的内容。而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类型。

  综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生产要素学说,生产要素通常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经济信息和经济管理六种。其中,土地不仅包括其本身,还包括地下的矿藏和地上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资本包括资本货物(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和原材料等)和金融资产(股票、债券和借款等);技术包括文字、表格、数据、配方等有形形态,也包括实际生产经验、个人的专门技能等无形形态; 经济信息要素是指与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直接相关的消息、情报、数据和知识;经济管理要素又称为生产组织要素或企业家才能要素。

  《意见》着重针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作出部署。其中,土地主要指土地使用权,不包括地上和地下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概念与经济学中的概念基本一致,但劳动力要素并不仅限于简单的劳动要素,而是泛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依附于劳动者人身的生产要素,是各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数据是经济学中技术和经济信息要素的主要内容。

  因此,《意见》中的要素并非广义上的经济学生产要素,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范围将有序扩展。

  确立“一主引领”建设思路

  笔者认为,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要素交易平台,是打造要素交易市场的主要模式和实现途径。基于三点支撑:

  一是政策上支持。在公共资源交易场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提倡遵循集约利用、因地制宜、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提出在统一场所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条件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不限于一个场所。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19〕41号)明确规定:“在政府主导下,进一步整合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坚持能不新设就不新设,尽可能依托现有平台满足各类交易服务需要”。

  二是实践中可行。201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由中国招标投标协会牵头、八家企业共同投资成立的公益性服务企业——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开通,通过与国内各省市公共服务平台和各行业、各专业交易平台系统对接,成为全国电子招标投标系统的根平台和数据交换枢纽。与此同时,按照国家整合建立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部署,各地积极整合分散设立的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交易平台,推动构建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平台体系,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迅速发展,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效益明显提高。其中,上海、重庆、深圳等地在平台整合上走出了一条紧密结合实际、坚持务实高效、打破体制界限、实现跨界融合的新路。上海市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为载体,加挂“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牌子,借助上海联交所产权市场积累的市场化经验,向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延伸,推进“一网三平台”建设,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交易平台体系;重庆市组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团“两块牌子、一套机构”运行,实现机构完全整合、业务完全统合、人员有机融合,成为全国首个“政府强监管、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管理”的省级交易平台。此外,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交易,其中,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负责全国碳排放权的交易,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负责全国碳排放权的注册登记,数据报送系统依托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建成。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架构设计,还是有关地方的创新经验,都值得在要素交易平台建设工作中借鉴参考和吸纳推广。

  三是生态圈形成。一方面,公共资源交易制度规则、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逐渐健全统一,1+N+X的政策制度体系、数据交互体系、服务监管体系和覆盖全国、纵横贯通的一张网基本形成;另一方面,经过近二十年的摸索探索和改革创新,各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业人员积淀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平台营商环境和软实力、影响力不断增强,交易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公共资源交易全链生态圈效应逐渐彰显,为未来承接更多要素进场交易做好了准备和铺垫。

  锚定“三全三化”工作目标

  聚力全覆盖,建设多元化要素交易平台

  采取“1+N”模式,通过规则、机制、系统的互融互联互通实现平台整合、市场多元,形成横向拓展更宽领域、纵向贯通更深层次、多向辐射更大范围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

  “1”,即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为内核打造1个综合要素交易平台。可命名为“综合要素交易平台”,配置要素主要为:一是传统板块项目。包括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国有产权项目。为便于统一管理,笔者将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归并纳入稀缺性资源。二是拓展成熟项目。包括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海洋资源交易;林权、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授予,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共场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冠名权有偿转让等无形资产交易;涉诉、抵债或罚没资产处置等。三是稀缺要素项目。将土地、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等稀缺性资源纳入平台统一交易,在巩固现有成熟一级市场的基础上,完善二级市场,形成一、二级市场协调发展、规范有序、资源利用集约高效的稀缺资源市场体系,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保障(见表1)。四是未来拓展项目。市场化改革越深入,影响要素流动的区域性、垄断性、技术性市场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将得到有效治理,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可逐步向粮食、物资储备、能源等具有准公共资源属性的特定大宗商品拓展。

1642144856(1).png

  “N”,即以专业市场为外延打造N个专业要素交易平台。根据专业特性可以分别命名“××要素交易分平台”,主要包括:金融服务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市场等)、信息咨询服务等中介市场、技术(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大数据交易市场等。在建设专业要素平台方面,要更加注重吸纳社会资源。《意见》提出“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要素交易平台建设”“鼓励要素交易平台与各类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合作,形成涵盖产权界定、价格评估、流转交易、担保、保险等业务的综合服务体系。”这对技术(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和大数据交易平台来说尤为重要,既能够防止资源重复投入和浪费,又能在较短时间内,充分发挥市场流动优势,借助社会化资源,较快搭建架构、统一市场。

  聚力全进场,建设市场化要素交易平台

  一是坚持国有性要素应进必进。对主要资源要素进行适当分类并按类逐项登记,建立健全资源申报、登记、调整、公开和报告制度,制定土地、矿藏、林地、水域、海域、空间规划、用能、用水、排污权、碳排放权、产权、人力资源、金融工具、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大数据等各类资源要素清单,编制国有资源要素交易目录,实施动态调整更新和定期公布。二是引导集体性要素能进则进。目前,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出租、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转让和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四荒地使用权流转已经纳入统一交易目录。《意见》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作出系统安排,今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农村宅基地转让也将逐步纳入统一平台交易。三是注重社会性要素稳妥推进。规范指导土地、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等要素二级市场交易,鼓励支持个人和社会组织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科技成果权等知识产权转让,畅通要素流动渠道,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聚力全融合,建设现代化要素交易平台

  建设要素交易平台,不仅要推进“物理整合”,更要实现“化学融合”。除了精干高效的组织领导、执行有力的协作推进等机制外,还要注意以下关键内容:一要坚持法治保障。研究各类交易要素的政策法规和性质特点,强化政策、制度、标准支撑,建立“1+1+1”要素交易制度规则体系,即一个交易品种、一份政策性管理文件、一套流程规则和标准规范,确保各类要素依法依规安全交易。同时以信息公开和信用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各相关行业信息披露制度、信息共享制度、信用管理制度、监督协作机制。二要做强做优服务。结合各要素交易流程,借鉴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标准,大力推广要素交易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坚持破解体制弊端与防止市场垄断并重,清理废除影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一切障碍,着力打破数据壁垒,努力实现市场主体从“最多跑一次”向“键对键”转变,从“面对面”向“不见面”转变,着力打造开放透明、高效便民的要素交易平台。三要加快数字转型。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利用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技术,对要素配置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改造,推动构建便捷安全的要素电子交易系统、功能完善的电子服务系统、效能提升的电子监管系统,实现贯穿全流程的智能交易、数字赋能的精准服务、公开公平公正高效的阳光监管,提高要素配置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当前,要素市场化配置已迈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对要素交易平台建设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各相关主体要把握趋势,研究形势,深化改革,锐意创新,推动建立功能完备、运行顺畅、集约高效的要素交易平台体系,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发展改革委)

责编:梁晋
京ICP备16068661号-3 ©CopyRight 2018-2024 《中国招标》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