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服务提供商
杂志订阅
投稿咨询

我国公共资源交易的性质定位与发展趋势

2023年12月04日 作者:王丛虎 王聪 打印 收藏

公共资源交易作为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变迁已经获得长足发展,并展现出巨大活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公共资源交易融合了我国“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并在“集中—汇聚—融合—治理—公共价值”的演进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治理工具的作用。我国公共资源交易的发展与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和政府治理、国家文化建设、国家社会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同频共振,并日益凸显出其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价值功能。未来,公共资源交易将会越发公开透明、公平正义、公正可信、便捷高效,也将更加展现出公共治理的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公共资源交易性质

公共资源交易回应了中国式现代化创新改革的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毋庸置疑,中国式现代化绝不等同于西方现代化,是在一般意义现代化概念的基础上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具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应该体现如下本质要求: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三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四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各项体现中国特色的创新和改革措施层出不穷。公共资源交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改革措施,不仅是公共治理创新实践的典范,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不仅是因为公共资源交易是市场配置公共资源的重要载体,还因为公共资源交易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中重要的政府治理工具。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公共资源交易,既有公共治理工具的固有属性,也有中国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属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基于我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发挥制度优势,保证政令统一,集中力量办大事、扎扎实实谋发展的现代化。这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内容是“五位一体”的战略统筹,即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视角综合、完整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作为一项创新改革实践,公共资源交易对接着我国“五位一体”战略部署,承载着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使命,肩负着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行政要求,承担着赋能社会文化建设的任务,并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集中—汇聚—融合的发展步骤,以实现中国式的公共治理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价值。

公共资源交易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五位一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战略规划,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公共资源交易的各项改革正是从“五位一体”的综合战略角度出发,在国家基本经济制度、政府治理创新、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体现自身价值。

第一,从经济视角看,公共资源交易在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从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境界。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资源配置方式这三个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体来说,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整个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地位,合理有效的分配制度和资源配置方式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所有制结构等。公共资源交易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载体,属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范畴,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创新就是为了完善我国市场配置资源的各项制度,并不断推动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发挥。

此外,公共资源交易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在不断推动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印发的《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指出,我国高标准市场体系的重要指标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公共资源交易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载体,不仅能促进产权制度的完善,也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公平竞争制度等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如此,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作为引领社会主义市场发展方向的“火车头”,还承担着引领经济领域公共价值的责任,如节约资源、提升效率、增加效益等,即要持续不断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效益。可以说,正是公共资源交易的不断改革创新才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和基本经济制度体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第二,从政治视角看,公共资源交易在民主政治和国家治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这就意味着,公共资源的配置作为实现公共福祉的手段,必须兼顾多元公共价值属性,通过公共政策,实现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具体来说,公共资源交易通过集中整合的交易平台来实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广泛参与、公共责任、高效服务等良政善治的要求。公共资源交易作为治理工具,是否能够有效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作用,不仅体现出国家和政府对市场化治理工具的掌握情况,更体现出公共治理者的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的进展情况。

公共资源交易作为政府的重要治理工具,其密切连接着政府与市场,在我国改革开放实践探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四大指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市场不可避免地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及滞后性等特征,政府需要以“有形之手”及时治理失灵的市场。为此,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运而生,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之间发挥桥梁作用。我国历次行政体制改革,尤其是从行政审批到“放管服”改革、从行政信息公开到数据公开的深层次改革中,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整合,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阳光政府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来说,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改革助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它将适合市场配置的要素通过平台交易的方式实现了“市场应该做的事都交给市场”的改革目标。此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保障市场要素交易正常有序进行的同时,还实现了交易公开透明、社会广泛参与以及阳光交易的价值目标。正是公共资源交易的改革创新在不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第三,从文化视角看,公共资源交易践行着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并在中华文化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创新要承载的使命。为此,公共资源交易不仅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即和谐、友善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还持续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延续、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公共资源交易实践中,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工程建设招投标等都以不同方式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文化领域的建设。例如,通过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产品纳入优先采购范围、将特色文化特色的内容作为评标的加分项、将传统文化中涉及的权利内容加以保护等,都体现了公共资源交易对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此外,公共资源交易的整合过程,即“集中—集聚—整合—融合”的过程本身体现着我国“大一统”思想文化。具体来说,中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公共价值,儒家思想中的“大一统”作为文化理念在公共资源交易实践中则表现为集约化管理、一体化治理等,这与当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建设极为契合。也可以说,公共资源平台整合、改革、创新本身就是我国传统“大一统”文化理念的传承与实现。

第四,从社会视角看,公共资源交易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社会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和各种冲突。在制度层面上,我国已建立了相应的冲突管理机制,能妥善处理好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冲突,也已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协调、不和谐因素。公共资源交易作为市场化治理工具,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矛盾冲突的解决上也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例如,当下全国许多地方实施的农村“三资”(集体资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交易平台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公共资源交易作为市场化配置公共资源的载体,秉承“三公”(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是缓解社会冲突、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许多基层政府正是通过“三资”交易平台公开透明的可信赖交易,极大缓解了农村和城市社区中重大利益纷争中的剑拔弩张与基层干群紧张关系,促进了基层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

第五,从生态视角看,公共资源交易对推动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是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引。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要落实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多样化的政策手段和治理工具的配合。作为市场化的治理工具,公共资源交易承担着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所涉及的工程、货物和服务等公共资源有效配置的任务,并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发展—绿色规划—绿色采购—绿色产品”绿色价值链的构建与完善。因此,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公共资源交易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协同治理有效工具,也是确保绿色发展落地生根的保障。

公共资源交易整合变革的发展趋势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展成绩斐然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展的二十年间,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取得了非凡成绩。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形场所整合与融合成绩斐然。公共资源交易从有形场所的整合到无形平台的融合,经历了场所分散—场所集中—场所独立—智慧场所的发展过程。第二,无形技术平台的整合与融合突飞猛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过程中表现为“一网三平台”或称“一平台三(多)系统”的形成与创新。在无形技术整合中,经历了平台分散—平台集成—平台整合—平台融合—智慧平台构建的发展历程。第三,业务整合带动组织整合与融合。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进程中,各地公共资源交易部门以交易业务“应进必进、能进则进”为原则,不断推动着公共资源交易全覆盖。正是通过交易目录清单、专家资源整合与共享、技术数据标准统合等业务整合,逐步带动了相关业务部门间的融合。具体来说,包括交易服务组织整合创新,如事转企、“事”“企”联姻合作共治;监管组织体系创新,如成立综合监管部门、强化综合协调部门、构建协同监管机制等。第四,制度、法律创新,保障交易功能发挥。安徽合肥、淮南,浙江宁波,河南濮阳等地关于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地方立法把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化,贵州、宁夏等省级的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被纳入了地方立法议程。

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发展中公共价值日益凸显

我国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在创新实践中,不断凸显公共政策目标和公共价值。

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必然要回应整个国家改革的大趋势。在不断深化行政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当下,公共资源交易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领域,必然要不断创新改革、引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二是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的挖掘要凸显公共价值。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要在不断拓展功能的前提下,深度挖掘交易数据的公共价值,积极为大数据交易、要素数据化、数据交易化等做好基础性工作,并逐步推动治理数据化、数据化治理,构建起智能交易场景、精准服务场景、高效监管场景、交易数据深度开发应用场景等。三是公共资源交易中公共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单位要不断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体验感、公平感,让每一个交易人都有获得感,不断提升满意度。同时,公共资源交易服务部门还应该不断强化公共资源交易中公共政策功能的传播与执行,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共价值。四是公共资源交易要打造适度的竞争与合作机制。公共资源交易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积极营造适度竞争与合作共赢的原则,即提倡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可以跨区域、跨领域自由选择交易平台,倡导公共资源交易各类参与者之间合作共赢,如鼓励长三角、京津冀、黄河流域等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联盟,鼓励软件行业供应商之间合作式竞争共赢、鼓励需求方与供给方的合作共赢等。

公共资源交易未来改革的政策建议

当下,国家鼓励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不断进行探索,各地各级公共资源交易监管部门应紧密结合本地实际、顺应时代潮流,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创新改革。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转变理念、主动变革。“消极等待、怠于变革”必将被时代落下,甚至淘汰。公共资源交易发展在改革进程中必然遇到不少难题,但不断向前推进是永恒的主题。为此,各级各地的公共资源交易人都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勇立潮头、改革创新。第二,强化科技应用、推动技术赋能。各地各级公共资源交易部门应该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时代的新工具、新手段,打造“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下各种数据标准化、各种目录清单的规范化,并充分发挥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功能,顺应数字政府、数字公务的要求。第三,不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应该在技术赋能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机制,如“应进必进”协同运行机制、信息公开共享机制、信用管理联通机制、交易平台合作与竞争机制、质疑投诉与社会监督机制等。同时,还应该适时推动机构改革、综合监管或协同监管体制改革。第四,积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立法工作。法治是公共资源交易的最有力保障,也是对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创新的固化和引领。因此,公共资源交易的法治化也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各地各级公共资源交易部门应该积极推动立法进程,尽早建立和完善公共资源交易法治体系。

结语

公共资源交易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实践,正在不断变革与自我完善之中成长与成熟,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创造公共价值。未来,公共资源交易将会越发公开透明、公平正义、公正可信、便捷高效和共治共赢,也将更好展示其公共治理的公共价值。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统一平台运行下公共资源交易腐败治理机制:模型检验及实现路径(项目号:72274199)”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丛虎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资源交易研究中心主任;王聪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

责编:昝妍;编辑:辛美玉
京ICP备16068661号-3 ©CopyRight 2018-2024 《中国招标》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