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服务提供商
杂志订阅
投稿咨询

从大数据到数字经济——招标投标行业面临的新挑战

2022年05月07日 作者:梁婷婷 打印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根据2021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数据,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在支持抗击疫情、恢复生产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7.8%,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2021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不断做大做优做强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讲话,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进行了阐释,并科学总结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显著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发展我国数字经济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

  与此同时,在网络和信息化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的推动下,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都认为,数字技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将对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内的各行业的传统生产模式和发展规律产生巨大的影响。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概念,各行各业都在追踪相关政策和先进技术手段,积极思考自身所在领域的业务该如何向数字化转型。

  面对当前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全面深化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的大潮,作为典型的中介服务的招标投标行业该如何应对并找准自身的立足点和转型发展的切入点?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未标题-24.jpg


  关于大数据和数字经济的基本认知


  2013年,英国人维克托·迈克·舍恩伯格出版了一本名为《大数据时代》的书,引起轰动。书中描述的内容完全超出一般人常规的知识认知和生活常识,正好也呼应了这本书的副标题:“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

  该书开启人们对大数据功能认知的起点,同时也让读者明白,“大数据”不仅仅是相对于“小数据”而言的“很大的数据”。大数据之大是依托于互联网存储技术发展而得到的,超出常人想象的,以PB为单位的“海量数据”。该书引言部分讲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事件:2009年出现了一场新的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在短短几周之内迅速在美国传播开来。全球的公共卫生机构都担心一场致命的流行病即将来袭。而就在这场病毒爆发前的几周,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的工程师们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论文,预测了病毒的爆发情况,这令公共卫生官员们和计算机科学家们大为震惊。文中解释谷歌通过观察人们在网上的搜索记录来完成对冬季流感传播的预测。他们的预测与官方数据的相关性高达97%。这一预测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之上的,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

  大数据提供了一种人类认识复杂系统的新思维和新方法,为人类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探知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新手段,这也是其引发经济社会变革最根本的原因。此后,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社会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出数字经济。自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以来,人类社会各领域经过几十年的数据资源大规模储备、积累和聚焦,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实数字经济一词出现更早。1996年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科出版了《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前景与风险》一书,开始受到关注。2002年美国学者金范秀将数字经济定义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其本质为“商品和服务以信息化形式进行交易”。当前广泛认可的数字经济定义源自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通过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即: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


  虽然大数据、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都不是新兴概念,但数字经济的真正发展要依托于大数据存储技术和计算机算力的大幅提升,同时也必须具备强大的数字经济人才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一文中强调,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2021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发[2021]29号,以下简称《规则》)。《规划》开宗明义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同时,《规划》明确,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不断凸显,成为最具时代性的生产要素。换句话说,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正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导力量,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7.8%,数字经济规模位列世界第二,同比增速位居全球第一,产业数字化规模为31.7万亿元。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我国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8.9%、20.0%和40.7%。不难看出,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的渗透率远远高于第一、二产业。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有经济学家预测,基于网络技术推动发展的数字经济,将完全改变第三产业传统的“人对人,点对点”式工作模式造成的因注重个性化而必然影响效率提升的问题,改变过去当第三产业在社会生产中占比超过第一、二产业后反而会造成社会生产力下降的问题,从而使传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生巨大变化。


  招标投标行业的数字化变革之路


  面对当前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全面深化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的大潮,作为典型的中介服务行业的招标代理行业该如何找准自身的立足点和转型发展的切入点?

  以招标代理为主导的我国招投标行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是世界上仅有的专门规范招标投标行为的法律。招投标行业的兴起和专业市场的形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标志之一。

  招标投标行业里,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几方主体中,招标人虽然居于主导地位,依据法律规定的必须招标范围发起招标采购,引起市场竞争,经过法定程序达成采购合同。但就招标人自身而言,采用招标方式采购,依法执行采购程序更多时候是一种必须而不是自主自愿的行为。广大企业作为潜在投标人参与投标,是市场中最活跃的分子,在招标项目中参与竞争,争取中标,其所受到的仅是单个项目的投标程序及中标后单项合同的权责约束。只有招标代理机构,始终处于招标投标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制度的约束和管理之下,从行业诞生之时起,就是推动我国招标投标市场建立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每一次行业面临变革时,招标代理机构都是应对变革的主体。因此,本文也将主要围绕招标代理机构进行研究。

  招标代理企业依法取得法定代理地位,明确依法必招范围、依法组织采购流程,依法收取代理服务费用,整个行业依靠法律和政策的强力推动而发展,但自身在市场中的服务竞争意识不够、专业理论研究不足,使得整个招标投标行业数十年来都习惯于依法依规行事,缺乏对新变革的预见力和应对能力,在面对当前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变革时,因其自身的特点而缺乏变革的内生动力。

  一方面,在整个招标投标行业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招标采购方式得到社会的认可,适用范围愈发广泛,积累了大量实务经验,但缺乏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作为支撑。在法定程序下执行代理服务业务,使得招标代理行业不具有创新和突破的空间。参与招投标业务的各方依法依规执行项目,所有注意力都集中于项目操作流程的规范和监督管理手段的完善方面,没有建立起一套全面系统的招标投标理论体系,无法支撑招投标管理的深化和招标代理业务内涵的进一步丰富。

  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市场业务资源仍然较为充足,整个行业沿袭传统招标方式的思维惯性很强,缺乏变革动力。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20号公布《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在全行业中推动“互联网+招标采购”,但经过近10年的努力,传统招标模式向线上电子招标转变的成效并不理想。大多数的招标人或招标代理企业始终对电子招投标抱着不想、不能、不会的“三不”心态。少数敢于尝试新生业态的招标代理企业囿于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巨大投入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在迈出互联网与传统招投标融合的数字化转型第一步——电子招投标时就十分艰难。

  2019年底开始的新冠疫情带来了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描述,疫情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加速数字化转型,快速转变了过往大家看待数字技术和数字转型的“三不”心态。从需求端看,疫情一方面激发企业和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意愿,另一方面会直接创造许多新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从供给端看,疫情不仅会促使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完善,还会助推数字化新工具的改进升级和市场推广,从而升级数字化转型供给端的支撑赋能能力。归纳为三个效应:需求端的转型意愿改善效应、转型需求创造效应以及供给端的转型供给升级效应。


  招标投标行业向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


  大趋势之下,一些作为招标人的大型企业和大多数招标代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开始觉醒,纷纷着手布局向数字化企业、智慧企业转型,并将未来的业务操作寄托于先进的数字化平台和大数据支撑的高效业务加工系统。与此同时,我们要认真全面地思考和分析招标投标行业在这一历史性变革中所面临的问题。

  数字化转型必然引起招标投标法律制度和政策规范的全面调整

  《招标投标法》于2000年实施,以传统的线下招标投标行为为规范对象,明确参与招标投标活动的各方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招投标操作流程、法定期间等内容。20多年来,以《招标投标法》为上位法,从中央到地方,各招投标行政主管部门又先后出台了诸多管理规则、制度办法及标准范本,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规范和管理体系。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最初的提质增效辅助工具,到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变革的推动力量,信息化技术与招标投标业务相融合,技术开发、平台运行、专用技术服务提供方纷纷进入电子招投标流程,各自负责相应工作,承担相应职责,必然要对招投标法律、制度的规范主体进行补充和完善,对操作程序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对传统招投标规范和管理理念的冲击有可能是颠覆性的。

  依托信息平台和数据库为技术支撑形成的线上招投标,可能催生新的服务模式甚至新业态,或将取代传统招投标服务模式

  传统招标投标制度的形成基础之一是专业技术信息的不对等,采购人无法全面了解市场行情和所需产品的技术情况。因此,由招标代理企业提供中介服务,为采购人收集市场信息、组织采购活动流程、聘请技术专家评审、选择最优中标方,确保采购项目有效落实。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网络服务工具的产生以及大数据平台、云计算的加持,信息不畅、专业知识难以获得的局面已被打破,要实现高效优质的采购对于项目采购人来说不再是难题,招标代理企业的专业性和技术价值在逐渐降低。特别是近些年公共资源交易和全过程咨询类业务的广泛开展,对招标代理企业承担的传统招投标业务挤出效应明显。在众多招标代理企业还在为转型电子招投标纠结时,由各级政府推动的综合类交易服务平台已经逐步将招投标的各环节不动声色地纳入其线上信息系统和服务范围。很难说在数字化、云端化、无人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明天,这些得到政策认可和支持的庞大平台是否会催生新的服务模式和业态,进而取代传统招标代理服务行业。

  对招投标业务操作过程中沉淀的大量数据信息的挖掘使用,需要应对安全和保护双重法律问题

  数十年来,招投标行业在代理服务中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市场数据、行业信息。特别是电子招投标兴起之后,招标投标业务中的数据信息实现了线上传输,使信息收集和存储更加便捷。因此近些年来,很多招标人或招标代理企业开始针对沉淀的业务数据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尝试开拓以咨询为主导的多元化业务,向招投标业务的上下游延伸,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数字化转型。但是,随着数据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被社会认知以及数据要素市场的建立,对数据的确权、定价、交易是必然趋势。从网络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拥有数据的同时还要提升数据安全防护水平,特别是政务数据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这对招投标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数据发掘应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积极行动迎接挑战


  数字化转型大势不可逆,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的未来已来。科技的发展推动时代的进步,开始了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万物均需互联,一切皆可编程”的新纪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数字经济着墨很多,明确提出了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从“互联网+”发展到“数字+”,整个招投标行业不能再等待观望,特别是规模庞大的招标代理企业群体,是时候积极行动起来了。

  一是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彻底摈弃不想、不敢、不会的“三不”思想,认真学习研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批示指出: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因为思想认知不到位,认识不到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所以不想改变。因为不了解不掌握,对不确定的新领域无法判断所以不敢投入,所以,当技术变革迫在眉睫时我们才突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不知该如何应对。不论是“互联网+招标采购”或是数字化转型,都不是互联网和招标业务的简单搭接,也不是仅仅将纸质文件转化为0或1的数字代码。这种观念的转变是要我们将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与招投标业务进行融合,用信息技术赋与传统招投标新的服务内涵,将数字信息资源作为提升和创新服务的新动能。

  二是抓紧时机培养和搭建数字化发展的人才队伍。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要素,两个领域的跨界融合必须要有既懂招投标业务又掌握网络数字技术的专业人才,才能够真正立足于自身,以信息网络技术服务于招标投标业务,切实推动传统招投标行业向数字化转型,真正融入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人才工程特别是信息化人才工程,一定是“一把手工程”。引进+培养,非下大气力、大决心不可。在当前中央一再强调各领域要坚持“稳中求进”主基调,招标投标行业在经历几十年大规模发展后,是时候放慢在市场中开疆拓土的脚步,加大新技术人才培养,在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做好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规划,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是转变观念,稳步推动。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更何况依托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变革和创新。过去那种上行下效、照猫画虎的工作方式已然行不通。不结合实际,一知半解炒概念,或者一刀切蛮干,是无法实现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脚踏实地、因企制宜,不能为数字化而数字化”。整个招投标行业的当务之急是转变观念深入研究,充分认识由信息化和网络技术引领的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和紧迫性,立足行业本身,对技术、政策和形势环境的变化进行梳理分析,找准传统招投标业务向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和关键环节,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应做好顶层设计,出台政策进行引导;相关行业协会、系统和组织,根据本领域特点研究可行的转型策略对企业进行指导;作为行业基础的招标代理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结合自身实际迈出传统业务向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第一步。全行业共同努力,在由点成线、由线及面的转型发展中创新突破,以新发展理念,构建我国招投标行业发展的新格局。

责编:彭淑荣
京ICP备16068661号-3 ©CopyRight 2018-2024 《中国招标》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