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招标投标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央行行长助理: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取向 灵活把握政策力度节奏

2017年08月01日 打印 收藏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在《中国金融杂志》撰文称,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人民银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一方面做好货币政策调控,尤其是注重根据形势变化相机抉择,加强预调微调,为经济稳定增长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另一方面坚定推动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强化宏观审慎管理,进一步完善金融调控框架,疏通传导渠道,有效应对来自宏观格局变化和金融创新的挑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取得了积极效果。

  文章称,坚持稳健货币政策总体取向,根据形势变化灵活把握好政策力度节奏,做好预调微调。稳健货币政策是一种中性审慎的状态,既不能太松,搞“大水漫灌”,加剧结构扭曲,导致物价、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加大汇率贬值压力;也不能太紧,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为了营造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货币政策需要在稳定政策基调的前提下增强前瞻性、针对性,根据形势变化预调微调、灵活把握,其侧重点在不同时段和不同条件下有所不同。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较早复苏,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通胀重新抬头,如果不及时退出刺激政策就可能重蹈经济过热的覆辙,因此从2009年下半年我国就开始逐步退出刺激政策。2011年开始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时候,操作上仍侧重于从应对危机的状态回归常态。2012年以及2015—2016年,受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时段的货币政策操作稳健略偏宽松,侧重于稳增长、应对市场波动。2017年以来,防范高杠杆带来的金融风险、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任务更为紧迫,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力度把握上则从稳健略偏宽松调整到更加中性的区间。总的来看,这些年货币政策的调整和执行是及时有效的,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及时踩踩刹车,存在过快下行风险的时候适当加加油门,这正是总需求逆周期管理的应有之义。但货币政策的基调没有改变,都在稳健货币政策的范围之内,主要通过预调微调来努力平衡好稳增长、调结构、去杠杆、抑泡沫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侧重点的变化主要反映了目标排序或曰目标权重的动态微调,本质上都是为了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文章指出,展望未来,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特质没有改变,经济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但也面临着新的增长动力仍显不足、投资边际效率下降、部分领域瓶颈仍未打破等问题。金融领域面临的风险仍需关注。国际上,过去几年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逐渐积累的全球资产泡沫可能有内在调整要求,加之美联储加息和缩表、欧央行和日本央行也有可能退出量化宽松,这些都会对全球金融市场、资本跨境流动形成冲击。国内看,我国稳杠杆工作初见成效,但总杠杆仍然偏高,平衡去杠杆和稳增长关系的难度仍然较大,金融机构控制内部杠杆、减少层层嵌套总体是好事,但在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调整过程中,市场资金供求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这要求我们在坚持积极稳妥去杠杆的总方针不动摇的同时,更加注意加强监管协调,把握好政策力度、节奏,稳定市场预期,保持结构调整总体平稳有序。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金融调控思路和方式,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和流动性基本稳定,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继续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人物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