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服务提供商
杂志订阅
投稿咨询

制定统一规范的电子交易规则标准迫在眉睫

2021年07月19日 作者:陈俐君 打印 收藏

1626661385(1).png

  “互联网+”背景下,电子招标模式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级各地,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通过信息化、数字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招标中的很多棘手问题,构建了统一的招标市场体系,促进了招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信息化数字化招标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如缺乏统一、规范的电子交易规则,招标行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

  一、招标信息化数字化的益处

  招标信息化数字化主要是指某项目在遵循相关制度的前提下,以数据电文的形式,在网络信息平台开展的招标活动。其让招标活动变得更加透明,也提高了主管部门依法执政的能力,尤其是服务能力等。

  招标信息化数字化的背景下,电子招标应运而生,给招标行业带来一定的益处。

  1.有利于构建统一的招标市场体系

  传统的招标方式是通过制定相应制度,通过竞争的方式来选择合适的投标人,实现项目最佳收益的。但是招标活动受地区、行业的限制,无法给投标人提供公平、公正的竞标环境。信息化、数字化的招标,建立了一个统一、开放的竞争平台,其通过在网络平台发布招标信息,为投标人提供开放、公平的投标机会。并且网络平台没有隶属关系,不受地方、行政的干涉,也不会有行政干预、行业垄断的行为,有利于完善统一的市场体系。

  2.打破时空界限,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我国现行的招标制度是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选择最优的企业合作伙伴,以此来保证项目完成的质量,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信息化数字化的招标模式则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网络平台开展招标的各项活动,并且对于投标企业可以借助天眼查等企业征信查询网站快速识别,如企业的身份、资质、规模、能力、信用等,一些被列入黑名单的失信企业不具备参与投标的资格。

  3.投标信息保密、杜绝暗箱操作

  当前,部分地区的招标活动中常出现围标串标、挂靠投标等。主要原因在于信息公开的不及时、不全面,导致一些合格的投标企业未参与进来,并且投标信息被泄露,给一些违法投机分子提供了作弊的机会。信息化数字化的招标信息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公布。投标时,所有投标人都是通过在网络平台查阅招标公告进行网上报名,网络平台对这些信息是完全保密的。在开标之前,任何投标人都不知道其他投标企业的信息,并且所有招标文件都通过专用模板进行了固化,减少了人为干扰。

  4.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传统的招标文件、投标文件都是纸质的。一个项目投标人有时达到上百个,仅查阅、打印、扫描招标文件就需要花费太长时间。而信息化数字化下的招标信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招标活动,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来搜集、统计投标人的信息,同时达到网上留痕可溯。

  5.提高主管部门依法执政的能力

  招标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兼具全局性和政策性的特点,电子招标模式的应用不仅落实了招标的政策,还间接促进了主管部门相关政策的创新,减少了主管部门的执法难度,节约了监管成本。与此同时,为主管部门的审批提供了便利条件,简化了审批流程,缩短了审批时间。另外,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招标活动,可以积淀成一个完善的技术数据库,以便主管部门在线生成各种报表,用于查询、统计和分析,对招标活动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监督管理,也为其制定相关制度提供参考。

  6.电子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多方共赢

  招标信息化数字化背景下,电子投标保函代替现金保证金成为了一种趋势。2017年,福建龙岩、广东东莞等地都在积极推行电子保函;2018年,四川达州、乐山,内蒙古包头,宁夏固原也正式启用了电子保函,电子保函覆盖了银行、担保以及保险等各个行业。2019年,多个城市启用保证金电子保函系统,推出了两种运行模式。一种是1+N模式,即以国有银行为主或者以保险公司为主的专线直连的电子保函系统;另一种是1+1+N模式,即依托第三方平台如交易平台,以保险公司或者银行为主建立标准接口,实现履约、预付款等交易的电子化。

  多方共赢,指的是投保人、保证人以及监管人三方的利益共赢。对于投保人来说,招标信息化数字化背景下,电子保函会降低资金成本,其只需要缴纳保证金额1%左右的费用即可。投标人可在线提交、查核以及缴费,方便快捷。对于保证人来说,可以转移信用风险,通过交易平台可以在线核实投标人的基本信息。通过电子交易也会留下很多数据信息供保证人参考,有利于风险防控。对于监管人来说,其可以在线对电子保函、电子记录等进行统一管理,提高了监督效果。如2019年,福建省福州市建立了全国首个电子保函监管辅助系统,将电子保函交易信息纳入监管辅助系统,实时监督和反馈违规行为。

未标题-1.jpg

  二、招标信息化数字化的弊端

  随着我国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招标的模式已趋向于成熟,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弊端问题。

  1.模式五花八门,有待统一

  电子招标应用以来,先后有各大软件开发商纷纷开发电子招标软件抢占市场,导致电子招标模式五花八门。受区域、部门的影响,相同的项目也可能存在不同的招标模式,加剧了这一现象。有必要统一电子招标模式,对其进行分层管理,避免重复开发、重复引进。

  2.缺乏约束,降低保障

  各大招标软件运营商开发的电子招标平台有着不同标准、不同模式、不同规则,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既不互相协调,也无法兼容。并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脑配置不兼容,可能导致投标人无法及时上传投标文件,从而错过了竞标的机会。远程在线监督也有待进一步强化,从现有技术来看,招标单位无法对中标企业进行全程、动态化的跟踪监管,存在“毁约”等隐患,影响招标工作的开展。

  3.推广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展

  招标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给招标人、投标人带来了便利,但是一些地方的信息化水平有限,还未实施电子招标,或者尚处于初步阶段,相关专业人员比较匮乏,对招标信息化、数字化有畏惧感,急需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

  4.缺乏完整、可行的清标、评标规则和办法

  招标信息化数字化背景下,需要完整的清标、评标方法。但是,由于我国电子招标软件开发商众多,在实践过程中难免造成偏差,出现投标报价不合理等现象,影响投标人的得分。并且各行业、各地区在招标流程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及地方保护主义,缺少统一的规划和协调,目前电子招标系统虽然看似开放,但是还处于相互断裂的状态,无法实现全面的统一。要研发更加完善的电子清标软件,制定完整、可行的清标规则和评价方法,发挥招标信息化数字化最大的优势。

  5.网络安全问题威胁电子招投标安全

  由于各种信息都是在信息系统进行发布、存储、传递,可能遭到黑客、病毒的侵袭,从而造成信息泄露或被改写、删除,导致投标人利益受损。电子签章的真实性、安全性无法得到有力的保证,也给招标信息化、数字化带来了阻力。此外,目前我国多数法律法规都是针对传统的招标业务进行设计的,缺少对电子招标业务的制度规范,如投标人的信息和签名,因为没有权威的鉴定机构,也没有明确的制度予以规范,增加了电子招标的风险。

  三、结语

  综上所述,招标信息化数字化背景下,电子招标成为大势所趋。其在应用过程中不仅实现了三方利益,提高了招标效率,而且还降低了招标成本。与此同时也彰显了一些弊端,如各行、各业以及各区域的不统一,导致招标信息化、数字化虽然开放,但是信息没有共享。因此,必须转变行政部门的职能,让其从管理者的身份向指挥者的身份转换,制定统一、规范的电子交易规则及标准,保证招标行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传鑫. 浅谈招投标档案数字化管理在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创新[J]. 科技研究, 2014.

  [2]游敏洁. 浅谈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改善招投标管理[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5(31).

  [3]曹冲. 浅析电子招投标信息化应用与发展[J]. 数字化用户, 2017, 000(011):39.

  [4]王佩洪. 大数据时代招投标管理信息化创新及数字化转型思考[J]. 中国招标, 2020, No.1448(04):130-134.

  [5]陈丽琼. 浅谈工程建设领域实施"互联网+招投标"的利弊[J]. 建材发展导向(3期):223-224.

责编:罗帆
京ICP备16068661号-3 ©CopyRight 2018-2024 《中国招标》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