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招标投标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经济向好态势不会变

2019年04月19日 打印 收藏

  2019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开局平稳,尽管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挑战,包括世界经济增势疲弱,不可避免地对我国这样的开放型经济体带来负面影响,但并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向好态势,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我国经济发展动力不断提升。二是国家政策效应正在显现。三是市场信心持续增强。

□文/武文卿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袁达,在4月份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与媒体互动时表示,2019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开局平稳,积极因素不断增加,经济发展基本面和向好态势不会改变。

  经济发展动力提升

  【2019年一季度,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推进,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发展,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4%和19.3%。投资增速平稳回升,结构不断优化。】

  对于央视记者“近期一些国家和国际机构纷纷下调本国或地区经济增长预期,这使2019年的经济走势备受关注,外部环境是否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今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的问题,袁达分析,2019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开局平稳,当然,经济运行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挑战,包括世界经济增势疲弱,不可避免地会对我国这样的开放型经济体带来负面影响,但并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向好态势。这主要基于三方面判断:一是发展动力在提升。二是政策效应在显现。三是市场信心在增强。

微信图片_20190419161255.jpg

  2019年一季度,经济发展新动能逐渐增强。产业方面,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加快推进,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发展,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4%和19.3%。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交通通讯、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快速增长。投资增速平稳回升,结构不断优化。外贸进出口特别是出口保持增长,一季度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增长6.7%。

  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等区域发展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培育,新型城镇化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动力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所有这些,都将有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政策显效应 市场有信心

  【2019年一季度经济增长6.4%,与2018年四季度持平,特别是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好于市场预期,为全年走势打下向好基础。】

  2019年以来,重大政策加快落地,政策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如,提高个税起征点,实施六项专项附加扣除,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效应开始显现;下调增值税税率等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陆续推出;在援企稳岗、普惠养老、学前教育等社会政策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实施和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将进一步激发和增强发展活力,有力支撑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目前,市场预期明显改善,各方面信心进一步增强,PMI显著回升,2019年3月份制造业PMI时隔三个月后再度进入扩张区间,非制造业PMI创2018年9月以来新高。

微信图片_20190419161251.jpg

  2019年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124.6,比2018年四季度提高3.2个点。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2019年全球和美国、欧元区等经济增长预测值,上调对我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值。

  一季度经济规模占比不大,其走势却是全年经济走势的风向标。2019年一季度经济增长6.4%,与2018年四季度持平,特别是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好于市场预期。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为全年走势打下向好基础。

  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进度,2019年一季度已下达超过80%,保障了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将抓紧下达剩余投资计划,围绕“精准”、“高效”、“防范风险”,切实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

  袁达回答国广记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更好地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有什么样的考虑”的问题时明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776亿元,比2018年增加400亿元。

  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用于保障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重点建设任务。在具体工作中,国家发展改革委注重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加强调度,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进度,一季度已下达超过80%,保障了重点建设项目资金需求,为实现经济平稳开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一步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紧下达剩余投资计划,督促各地加快投资计划执行的同时,围绕“精准”、“高效”、“防范风险”,切实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充分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

  所谓“精准”,就是准确把握投资方向,精准补齐发展短板。所谓“高效”,就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切实发挥投资效益;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加强项目储备,严格落实项目单位的主体责任和日常监管单位的监管责任,持续做好项目日常调度、在线监测和现场监督检查,发挥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就近就便监管的优势,加快投资计划执行,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切实发挥出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

微信图片_20190419161256.jpg

  所谓“防范风险”,就是强化审核论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严格项目建设条件审核,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科学有序推进,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建设需要政府出资的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充分论证资金筹措方案,切实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近6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重点围绕“五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对于《中国日报》记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方面有没有一些新举措”的提问,袁达认为,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近6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重点围绕“五通”,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政策沟通方面,中方已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173份合作文件,其中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还有不少发达国家公司、金融机构与我国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

  设施联通方面,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项目扎实推进,瓜达尔港、汉班托塔港、比雷埃夫斯港、哈利法港等建设进展顺利。到2019年3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超过1.4万列,基本实现“去一回一”,通达境外15个国家50个城市。

  贸易畅通方面,2013—2018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0000亿美元。中白工业园、中阿(联酋)产能合作园区、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等稳步推进。

  资金融通方面,中国先后与20多个沿线国家建立了双边本币互换安排,与7个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建立了能力建设中心。截至2018年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沿线国家累计实现保额6000多亿美元。

  民心相通方面,在科技交流、教育合作、文化旅游、绿色发展、对外援助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一带一路”建设正从谋篇布局“大写意”阶段转向精耕细作“工笔画”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持“三共”、“五通”,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惯例,发挥企业主体和政府引导作用,落实好即将召开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的成果,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扎实推进互联互通建设,持续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大力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促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关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2019年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发布公开征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意见的公告,各方面给予高度关注。】

  针对凤凰卫视记者“国家发展改革委上周开始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简称《目录(2019)》)公开征求意见,列出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个类别。请问类别的标准是什么?对列为淘汰类的产业,将采取何种方式淘汰”的一系列疑问,袁达称,2019年4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发布公开征求《目录(2019)》意见的公告,各方面给予高度关注。三个类别的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已有说明。

微信图片_20190419161258.jpg

  据介绍,《目录(2019)》从分类原则上看,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装备、产品;限制类主要是工艺技术落后,不符合行业准入条件和有关规定,禁止新建扩建和需要督促改造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淘汰类主要是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不属于以上三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不列入《目录》。

  从修订标准看,对每一类别都有具体的要求。以淘汰类为例,在这次修订过程中,主要遵循三方面标准:一是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适当提高相关安全、环保、能耗、质量等标准。二是对实际生产生活中已淘汰的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等,从该类别中删除。三是可针对重点区域制定实施更加严格的淘汰标准。

  从修订程序看,对相关行业条目的意见,原则上由主管部门提出,并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充分评估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是否纳入目录。

  根据有关规定,对淘汰类项目禁止投资;对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一律不得进口、转移、生产、销售、使用和采用。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企业要采取有力措施,按规定限期淘汰。

  在实际工作中,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监督执法,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增强产业政策的执行效力。

人物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