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招标投标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安阳:“三管齐下”完善政采制度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0年07月03日 打印 收藏

  为了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今年以来,河南省安阳市财政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对标疫情防控和政府采购改革要求,着力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健全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体系,以“慢不得”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和“等不起”的危机感为重点,有序全面开展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工作,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切实发挥政府采购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全力支持做好安阳市“六稳”“六保”工作,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首先,推行政府采购便利化,以“慢不得”的紧迫感支持疫情防控。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挑战,安阳市财政局主动应对,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资金保障的同时,紧紧抓住防疫物资紧急采购保障重点,精准发力,坚决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是积极推进网上商城采购。发挥网上商城“不见面”在线采购的优势,推动采购单位尽量通过网上商城采购。截至6月11日,安阳市市本级网上商城交易额已达450万元。二是推行疫情防控政府采购便利化政策。迅速启动政府采购应急机制,制定下发了《关于疫情防控政府采购便利化的通知》《疫情防控期间政府采购活动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组织各县(市、区)财政局及相关防疫单位按照规定全面简化采购程序,提高防疫物资采购效率。建立疫情防控政府采购绿色通道,采购进口物资无需审批,为疫情防控急需物资采购提供最大便利。截至6月11日,安阳市已落实急需采购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救治防护物资采购资金1.1亿元。三是提高紧急采购资金使用效益。

  其次,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以“坐不住”的责任感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发挥财政监管职能,把政府采购作为财政调控的重要手段,支持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和物业服务,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发挥牵头作用,及时转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工作的通知》,明确工作重点,就推进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工作提出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扎实推进重点工作、建立健全保障措施”等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并发布《安阳市财政局关于战“疫”和脱贫攻坚同步推进的倡议书》,引导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积极拓宽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做好产销对接,帮助解决贫困地区农畜产品滞销难卖等问题。二是鼓励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在安阳市政府采购网搭建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组织全市各级采购人按要求完成交易平台注册、开通并激活平台交易账号。同时,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要求各预算单位在编制2020年预算时预留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份额,鼓励预算单位在确保完成既定预留比例的基础上,更多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截至5月31日,全市在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上共注册交易账号954家,2020年全市预留定向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总额243万元,平均预留比例为15%。三是鼓励优先采购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物业公司提供的物业服务。要求各预算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物业服务的,有条件的应当优先采购注册地在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域内,且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达到公司员工30%以上的物业公司提供的物业服务。

  最后,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以“等不起”的危机感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政府采购政策优势,以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为突破口,打出政府采购政策“组合拳”,提高采购资金使用效益,支持有序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一是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及时印发《安阳市财政局关于全面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统一市场与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的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和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对全市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13类政府采购领域问题进行重点清理和纠正。二是提供便捷化政府采购服务。以“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目标,刀刃向内,采取减事项、减层级、减环节、减时限、优流程等措施,继取消评审专家抽取审核事项、实行政府采购实施计划和政府采购合同网上备案之后,继续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将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合同纳入网上备案。同时,大力推进网上商城建设力度,征集合格供应商11家,将原协议供货产品全面纳入网上交易,实现了线下分散交易向网上集中交易的彻底转变。三是服务企业发展。进一步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各类保证金,推进投标保证金以保函、承诺等方式替代,降低企业政府采购交易成本。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工作,为安阳市中标供应商向备案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提供在线融资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利用中标政府采购合同向银行申请短期贷款,助力企业缓解融资难题。截至6月10日,安阳市财政局已经与4家金融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政府采购合同融资达到1478.6万元,惠及中小微企业13家。

人物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