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招标投标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发改委体改司邢晓东解读中办国办的《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

2017年07月27日 打印 收藏

  发改委体改司邢晓东处长在出席首届公共资源配置中关村论坛时,对中办国办的《关于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指导意见》进行了详细解读,以下对本次讲话的要点进行了梳理:

  三个导向

  ·问题导向

  一、政府直接配置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仍然过多,市场化程度低,导致资源市场的价格是扭曲的,配置效率也不高。

  二、对同一种资源管理部门存在多头管理,职能职责交叉不清,这样很容易引发各种腐败。

  三、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人不到位。所有权人权益也没有落实,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不是很清楚。

  四、经营型的国有资产整体的经营效益不高,国有资本的布局还不够合理,国有资本转化和退出都不是很灵活。

  五、公共服务它的供给和市场需求之间,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部分非经营型的国有资产配置不是很科学,不是很合理,竞争机制的作用发挥的微乎其微等等。

  ·任务导向。

  基于现实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来,要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配置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和效率的最优化。十八大四中全会提出,要促进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公平交易、平等使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市场资源要素改革等等。中央已经提出明确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这项改革也是作为中央改革办2016年一项重点改革任务。

  ·目标导向。

  我们所说改革是要解决问题,但是改革必须有自己明确的目标。通过创新政府配置资源的方式,我们希望能达到权益保障、边界划分、框架构建这样几个层次的目标。也就是说公共资源的产权,进一步健全。行政性配置资源的范围要进一步理清,新型配置资源的体系要基本构建。这是我给大家介绍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


  三个“三”

  关于文件的主要内容,简单的讲可以概括为三个三。

  第一个“三”,强调分类施策,提出三个对于,也就是对于适合于市场化配置的公共资源,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切实遵循价值规律,建立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对于不完全适宜由市场化配置的公共资源,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体现政府配置资源的引导作用,实现政府和市场作用的有效结合。对于需要推过行政性手段配置的公共资源,也要遵循规律,注重应用市场机制,实现更有效率的公平性和均等化。

  这三个对于应该是作为文件的中心思想,指导思想提出来。

  第二个“三”,区别资源的不同性质,把政府配置的公共资源划分为三类,也就是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目前从量上来看,2014年我们国家国土资源性的资产是64.5万亿,到2016年6月我们非金融类国有企业总资源126万亿,其中净资产42万亿,金融类的国有资产净资产是16万亿。根据财政部统计到2014年底,行政事业型的国有资产总资产是21万亿,净资产13万亿,这是我们的家底,也是公共资源配置的主要范围和对象。《指导意见》提出很多措施,有的是长期目标,有的当前的任务,有的是原则性要求,也有的是具体操作路径。

  这三类资源里面,对于自然类资源类资产,改革的任务也写了很多,我想大家主要关注三条。一个是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的产权制度,推动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第二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区分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者和监管者的职能,并且要研究中央和地方分级代理行使这些所有权职责的体制。第三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引入更多的竞争机制进行配置。对于经营性的国有资产,目标主要指的国有企业和金融类的经营性资产。

  创新配置方式,主要的任务也可以提炼为三条。核心要完善国有资本的退出机制,这次文件里面第一次提出来要研究国家持股金融机构的合理比例。对于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要保持控制力,对于其他机构按照市场化的原则优化股权结构。对于经营性国有资产第二个方面的改革,要完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我们想重点推动改组,改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试点,特别是开展政府直接授权的国有资产投资运营试点。第三个方面建立国有资本形态的转换机制,推动经营性的国有资产证券化、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规范性分配。

  对于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核心我认为是两个方面的区分开来。第一个要区分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务,合理确定各地政府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第二个区分是区分政府作为资源配置者和行业监管者的不同职能,这点非常重要,应该是改革的主线之一,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动事业单位改革的契机。既然你既然是配置者,配置的好不好,效果怎么样,就不能是你自己说的算。

  第三个“三”,这次文件提出来政府配置资源的三种方式,也就是服务方式、组织方式和监管方式,在服务方式里面更加强调要完善政府采购服务制度,政府购买的服务制度,构建多元化的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在组织方式里面,我们提出来建立一个清单、一个平台、两个机制。一个清单就是公共资源目录资源,这个清单可以根据资源的变动进行动态调整及时更新。一个平台就是公共资源统一交易平台,下一个重点就是推动公共资源交易的全过程电子化。两个机制一是完善市场交易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信息服务机制。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实践上,我们现在已经有条件、有基础,通过这些方式来达到改革的目的。

  从监管方式上来讲,我们强调要把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作为监管的重点,实现四个方面的监管。第一信用监管,加快推动配置资源领域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第二协同监管,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执法协作机制,使监管资源本身也可以共享。第三动态在线监管,运用现在的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手段对公共资源配置的各个环节,实施电子化行政监督。第四实现全过程的监管,确保全过程的公开透明。


  文件创新点

  这个文件中有一些创新点,也有一些是对既有规律的进一步的细化和强调。

  第一,这个文件明确了政府配置资源的范围和领域。实际上政府配置资源范围十分广泛,各个方面的理解也不完全一致,但是如果要是创新配置方式,首先得搞清楚政府要配置哪些资源。所以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从资源资产的角度理清政府配置的范围和领域,主要刚才说的三类存量自然资产。至于自然流量的分配,比如财政收入的支出,因为已经有比较系统完备的预算制度来规范,所以我们就没有再把它作为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重点。

  第二,明确创新方式的创新,前提是建立健全产权制度。方式的创新从根本上说,是制度的创新,要明确权力边界,前提就是建立产权制度,明确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力归属和职责。

  第三,明确要区分资源配置者和行业监管者的职责。这两个角色如何区分好,是我们能不能真正使市场机制在公共资源配置中发挥好作用的关键。

  这个文件发布后,专家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有的人说创新政府配置方式,有了顶层设计。我想如果确实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也确实能做到顶层设计和基层首创相结合,做到从理念到方式的创新,这个文件的意义也许怎么说都不为过。但是从工作层面来看,关键在行动,重点在落实。落实好这个文件的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先行先试,需要形成改革合力。今天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促进中心的成立,我想也是落实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希望中心能够极大的会聚智慧和力量,为持续推进我国公共资源配置改革创新和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人物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