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服务提供商
杂志订阅
投稿咨询

创新应用场景 加快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全国统一大市场

2022年08月11日 作者:刘航波 打印 收藏

2022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对交易平台优化升级、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招标采购领域制度规则持续清理作出重点部署,在制度规则统一规范、市场信息交互联通、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等方面,为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蓝图指引下,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可以在服务、交易、监管层面探索更多创新应用的场景,吸纳近年来业内探索经验和创新成果,加快建设公共资源交易全国统一大市场。


坚持开放多元,提供精致服务


交易市场主体库“一体化”。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全国统一的市场主体电子营业执照库和身份验证体系,实现市场主体相关信息“最多报一次”,为交易领域建立统一市场主体库打通了技术梗阻和政策限制。未来应按一体化标准和要求录入各类交易市场主体基础信息,尽快对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等全国性系统,实现自动获取各类电子证照数据,借助光学字符识别技术,保障图片格式入库信息数字化、标准化,在确保数据完整、准确的同时,逐步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领域应用,同步实现CA数字证书统一互认。

政策咨询“直通车”。整合集成交易领域各行业、各层次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精准匹配供给涉企政策信息,在线下人工服务热线、现场咨询解答、线上专栏信息发布等传统服务模式基础上,开发智能客服机器人系统,纳入平台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全、匹配快、答复准、全天候的“一站式”政策咨询服务。

交易场地“自助选”。建立智慧场地安排系统和网上选座模式,提供开标室(含云上开标大厅)空置及房间容纳人数等信息,市场主体可按天、周、月、季度、年或自定义时间段查询及导出开标场地使用情况,并按照项目需求由系统自动配置开标场地,提升场地均衡化利用率,解决“等场地、难预约”等问题。

交易文件“合规化”。建立交易文件编审系统,将各类政策法规要求嵌入系统业务全流程,用户提交项目需求、项目特征等个性信息后,系统自动进行审核、匹配、择优组合并推送计划方案供用户选择,自动监督并预警非合规需求,符合系统审核要求后方可生成交易文件,前置解决项目争议风险和违规隐患。

金融产品“全周期”。构建“信用-金融-市场”合作模式,利用市场化机制搭建金融服务支撑平台,围绕交易全流程特性融入金融服务,为广大市场主体提供安全、快捷的电子保函、电子征信、融资贷款等金融服务产品。

支付结算“全对接”。推进交易平台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平台对接,为市场主体提供电子发票提交、发起支付申请、支付进度和支付结果查询服务,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支付审核、支付进度和支付信息展示服务。建设专家费用网上支付模块,对接电子交易系统、三方支付通道、税务信息系统,实现专家费用在线便捷支付、劳务发票合规开具、费用支付见证留痕。


坚持系统集成,实现数智交易


移动APP“指尖办”。开发“掌上交易”APP,运用手机扫码等多种技术,提供个性化项目信息订阅推送、扫码登录交易平台系统、CA数字证书签章、投标文件加解密等多种移动服务,办理免插介质完成身份验证、签名盖章、加密解密等业务操作,实现安全、便捷、高效交易。

交易见证“全链条”。以数据电文、区块链、数字证书、可信时间戳等方式,依托语音识别转写、光学字符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评审专家身份双鉴定等技术,构建真可靠、可追溯、智能化的见证服务体系,形成“项目登记、场地预约、交易文件(含澄清、变更公告)发布、专家抽取、开标评标、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结果公告、交易结束”的全阶段标准化见证流程,开展进场交易项目数据见证和交易活动见证,确保交易项目全流程运作规范,实现项目交易全过程网上留痕,为交易监管提供真实客观精准的支撑证据。未来,可进一步拓展与财政一体化平台、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及项目履约信息衔接,真正实现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全生命周期见证。

交易全程“电子化”。本着“先进适用、中性兼容、柔性定制、精准匹配、智能规范”的原则,为适应互联网招标采购专业化、精准化、网络化和数智化发展趋势,满足公共资源交易开放共享、公开公平、立体监督、依法规范的要求,2021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委托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协助组织开展电子招标投标全流程技术标准编制工作,共有180余家单位400多名专家参与16项标准编制工作。其中招标公告公示信息发布、网络远程投标与开标、网络远程异地跨平台分散评标、网络互联共享与管理评标专家库、市场主体资格业绩与信用信息管理、电子交易档案、网络数字行政监督、网络共享CA数字证书等8项技术标准编制工作计划于2022年底完成,第二批8个技术标准计划2022年下半年部署编制,2023年底基本完成。全流程技术标准编制对于实现全国招标投标交易系统网络一体互联和公开共享市场交易信息,加快全流程电子化和推进交易行业数字化转型具有决定性意义。

BIM技术“可视化”。推广BIM技术应用,将二维文件转换成三维立体模型,通过模型关联工程量造价,结合进度计划动态模拟现场施工过程,以全新的三维视角直观展示建设活动,有助于评标专家在工程成本、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等方面,从空间、时间、流程段等不同维度进行比对,评价工程报价、进度,评判原材料用量、人工投入的合理性,使评标更精准。借鉴建筑项目应用经验,今后应积极推动政府采购货物设备类项目引入三维立体可视化展示技术。

评标评审“智能化”。建设智能评标系统,根据常用交易评标办法,解析、拆分、提炼所有评审点要素和判断逻辑,形成单个不可拆分的“评审单元”——“原子公式”,将“原子公式”植入智能评标系统,形成一个多元化、开放式的智能评审库。评标过程中,系统根据评标要求,调用智能评审库中相应的“原子公式”,自由组合、反复使用,通过解析招标文件的要求,自动对投标人进行资格性审查和符合性审查,辅助专家进行评标,实现各类评审点的智能评审。未来,通过各相关平台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前沿技术运用等途径,不断扩展丰富“原子公式”,持续扩大各类交易项目智能评审范围。


坚持规范协同,推进现代治理


制度监管“一单清”。构建国家统筹、省负总责、统分结合的制度监管体制,国家层面以行业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为总纲,各行政监督部门政策性规范文件为分则,出台交易市场监管目录总清单,明确监管内容、监管流程、监管示范文本。省级层面以国家总清单为基准,坚决摒弃地区封锁、自我循环,严格落实交易市场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核制度,统管省域范围内交易制度规则常态清理、动态调整和统一事项,推动交易监管“一单清”。

信用监管“全贯通”。建立以个人身份证号、法人单位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信用号的“一证一码”全生命周期信用管理机制,自上而下、纵向贯通、横向联通“信息孤岛”,将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其他行业信用信息系统等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强化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跨行业数据协同联动,将惩戒对象名单、失信信息嵌入有关部门业务系统,实现对惩戒对象的自动识别和惩戒措施的自动提示,推动联合惩戒完整闭环,完善科学统一的交易行业信用分级标准和修复规则,推动“一地受罚、全国互认、处处受限”。

智慧监管“全景式”。升级迭代电子监督系统,深度挖掘、精准提炼可量化的业务监管预警点,对市场主体库结构、市场主体基础信息、信用信息、业绩信息、交易项目进行全流程、全景式画像,建立投标人主体关系、关键指标雷同、投标价格、异常人员、异常流程等指标分析模型,精准打击围标串标违法违规行为。运用数据模型杜绝畸高畸低倾向性打分;建立语音智能监管系统,评标过程中每位专家及投标人发言语音实时转换文字,开展要素抽取、语义分析,自动预警异常发言内容;利用市场监管、民政、司法等部门数据分析专家个人投资的股权关系、亲属关系、诉讼关联方等,形成专家社会网络关系图谱,防止专家参与关联企业及项目的评标工作,防范违规风险。


结语


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大背景下,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需要总结已有、探索未有,研究“互联网+”科技变革背景下的行业发展方向和应用场景前景,借助物联网、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提升资源配置质效和行业治理水平赋能,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上迈出更大步伐。


责编:高杨
京ICP备16068661号-3 ©CopyRight 2018-2024 《中国招标》杂志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