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招标投标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山东省泰安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

2019年07月05日 打印 收藏

       山东省泰安市实施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既可以弥补生态环境欠账、解决生态治理难题,又可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打造山水生态名城,对优化城市营商环境、助力“双招双引”、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国家第二批试点,泰安市坚持“四个结合”,积极做好统筹文章、抓好工作结合,凝心聚力加快项目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坚持与规划落实结合。认真编制《泰安市生态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年)》和《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2018-2020年)》,积极推进泰安市生态安全格局、污染防控策略等6项专题研究,切实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建设中,充分吸收省市研究的《泰安市城乡一体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的相关精神和内容,着眼长远、搞好承接,确保紧密衔接、协调推进。

       二是坚持与产业发展结合。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工程实施,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文旅项目,确保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新泰惠美土地整治项目,作为社会化投资项目,建设规模为1.9万亩,规划新增耕地1910亩,预计可实现指标价值3亿元。惠美农牧发展公司以此为依托,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在项目区设置了有机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观光体验、康养休闲、山林等“六个分区”,打造了从田园到餐桌的有机食品全产业链条。

       三是坚持与乡村振兴结合。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程实施,把其列为全省16项乡村生态振兴重点任务之一。我市严格按照要求,统筹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加快项目实施,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如,山东丰唐生态农业塌陷地流转经营治理项目,目前累计投资3457万元,治理塌陷地4404亩。为提升治理效益,以每亩1200元(村集体200元、村民1000元)的价格,流转1700亩塌陷地进行集中经营,采用“林药”种植模式(栽植白腊、法桐,在林下种植麦冬),来提升综合效果。这一做法,不仅实现了流转收益,还可以解决100余名群众的就业问题,年人均增收2万元,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投资者、村集体、村民“多个合作方”共赢的目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板”。

       四是坚持与环境提升相结合。将工程实施与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山水文化名城结合起来,扎实组织实施泰城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PPP项目,认真开展雨污分流、河流水系治理、污水处理厂改造提标等工程,使城市污水全部入管,入管污水全部进厂,出厂污水全部排入湿地净化。特别是还结合水系综合治理,引活水、留住水,打造沿岸景观,提升城市综合环境水平。同时,将改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工程实施的重要目标,使生态建设的成果真正惠及普通百姓。如宁阳县堽城南部山区土地整治项目,在项目实施中,综合解决水、电、路和土地质量问题,建设蓄水池1座,完成12公里环山路建设,为6个山区村新修连接路14条、10.5公里,极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人物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