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招标投标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19年05月07日 打印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截至2018年底,99.6%的乡镇、99.5%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99.1%的乡镇、96.5%的建制村通了客车,95%的建制村连接了4G网络。

□文/武文卿

  2019年5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举行新闻发布会,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司长陈亚军、副司长周南等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陈亚军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融合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微信图片_20190507164300_副222本.jpg

  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短板

  【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够健全,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制度短板。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历史欠账较多,短板依旧突出。】

  陈亚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

  截至2018年底,99.6%的乡镇、99.5%的建制村通了硬化路,99.1%的乡镇、96.5%的建制村通了客车,95%的建制村连接了4G网络。但是,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够健全,还存在一些明显的制度短板。

  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仍不合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短板依旧突出。如: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为95%、97%,而农村仅为22%、60%;城市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10.9人,农村仅4.3人。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5年贵州调研时就提出,要促进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联通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居民收入均衡化。

微信图片_20190507164305.jpg

  采取措施补短板

  【一是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机制。二是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机制。三是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机制。】

  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农村公共服务是乡村发展的明显短板,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快补齐此短板。要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加快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乡村基础设施滞后,是城乡差距的重要体现,也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乡村,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加快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

  一是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机制,推动城乡路网的一体规划设计,统筹规划重要市政公用设施,统筹规划城乡污染物的收运处置体系。二是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机制,对公益性强、经济性差的设施,建设投入要以政府为主;对有一定经济收益的设施,政府要加大投入,引入社会资本并引导农民投入;对以经营性为主的设施,建设投入要以企业为主。三是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机制,明确乡村基础设施的产权归属,由产权所有者建立管护制度。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的差距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相比还十分滞后,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90%以上,而农村只有22%。而且,无论是从前期的规划上还是后期的管理、养护,城市和农村都是分开的。】

  周南回答《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意见》全新提出要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有哪些制度安排”的提问时明确,从国际经验看,率先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发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最直接措施,贯穿于城镇化各个阶段。

  这些年来,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尽管取得长足进步,但和城市相比还十分滞后,如污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率已达90%以上,而农村只有22%。而且,无论是从前期的规划上还是后期的管理、养护,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都是分开的,因而《意见》提出要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先建机制、后建工程。

微信图片_20190507164308.jpg

  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建设和管护机制建设

  【统筹规划重要的市政公用设施,推动向城市郊区的乡村和规模比较大的中心镇延伸;构建事权清晰、权责一致、中央支持、省级统筹、市县负责的机制,合理确定城乡基础设施统一管护运行模式。】

  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机制,是基础设施统一发展的前提,关键是要以县或市这样的范围作为整体,统筹规划城乡的道路、供水、供电、信息基础设施、广播电视、防洪、垃圾污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动城乡路网的一体规划设计,畅通城乡交通运输连接,实现县乡村(户)的道路连接,城乡道路客运要一体化。

  统筹规划重要的市政公用设施,推动向城市郊区的乡村和规模比较大的中心镇延伸,统筹规划城乡污染物收运处理体系,严防城市的污染上山下乡,因地制宜地统筹处理城乡的垃圾污水。

  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建设机制,明确乡村基础设施公共产品的定位,构建事权清晰、权责一致、中央支持、省级统筹、市县负责的机制。按照公益性和经营性对基础设施进行区分,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担起来,经营性的交给市场,以此为原则健全分级分类的投入机制。

  建立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管护机制。由于乡村分散化的特点,基础设施建成后的长期运营和养护成本相对较高,这也是长期以来工作的难点。国家发展改革此次提出要更好地运用市场化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合理确定城乡基础设施统一管护运行模式,把公益性设施、如城乡道路的管护和运营,纳入一般公共财政预算,且鼓励政府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化企业,提高管护的市场化程度。

  当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企业很多还是事业单位,要对其进行市场化改革,使其专业化、市场化程度更高。只有按照企业化模式运行,才有可能到乡村承担起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运营管护的职责。

  工商资本入乡发展

  【工商资本下乡带去的不仅仅是钱,更重要的是带去了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模式以及人才。工商资本入乡发展是乡村有需求、资本有动力、发挥作用有空间。】

  对于《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如何有效解决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入乡发展可能会面临的一些合作机制、利益保障等方面困难”的问题,周南认为,工商资本入乡发挥作用,实际上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工商资本下乡带去的不仅仅是钱,更重要的是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模式以及人才。工商资本入乡发展是乡村有需求、资本有动力、发挥作用有空间。在有些地方,工商资本入乡,“激活了一片区域、壮大了一个产业、带动了一方农民”。

  《意见》一方面要优化乡村基层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支持、稳定政策预期,引导好、服务好、保护好工商资本下乡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设立必要的防火墙,不能富了老板、丢了老乡,守住耕地红线和生态红线,守住农民权益不受损的底线。

  《意见》提出具体改革措施: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等政策,鼓励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产业化经营的农业领域,支持进入乡村生活性服务业;二要探索在政府引导下工商资本与村集体的合作共赢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城乡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是工业革命以来很多国家的施政重点,也是我国学术界目前广泛讨论的重点和焦点。从现阶段来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着现实而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针对新华社记者“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将会产生哪些深远影响”的问题,陈亚军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说,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

  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向改革要动力,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党的十九大也部署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推动城乡的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是工业革命以来很多国家的施政重点,也是我国学术界目前广泛讨论的重点和焦点。从现阶段来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着现实而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微信图片_20190507164310.jpg

  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国家的现代化其实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并列发展的过程,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现代化的成败。】

  陈亚军强调,我国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关系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我国之所以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缘于城乡的二元结构。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

  国家的现代化其实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并列发展的过程,“四化”同步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与核心任务。在 “四化”里,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是发展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重要的基础,也是发展的根基;信息化具有后发优势,可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城镇化是载体和平台,承接着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空间,带动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融合作用。如何处理好“四化”关系,特别是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现代化的成败。

  城乡融合发展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强劲动力,我国最大的发展潜力和后劲在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促进乡村资源要素与全国大市场相对接,能够释放出可观的改革红利,带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乡村振兴不必须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路子,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破解难题。

人物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