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招标投标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精准施策 稳定有效投资

2018年09月27日 打印 收藏

  国家发展改革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增长。提前启动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战略意义的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保持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后劲,力争2018年内再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强化明后年项目储备,保持交通基础建设平稳有序……

□文/武文卿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副巡视员刘世虎、委基础司副司长马强等出席主题为“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刘世虎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增长。


  马强称,力争2018年内再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强化明后年项目储备,保持交通基础建设平稳有序……

  保障项目融资 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增长,一为进一步加大项目储备力度;二为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开工建设;三为保障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四为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五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六为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七是压实责任、抓好落实。】

  对于新华社记者“为稳定有效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投资的针对性和精准性”问题刘世虎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会同有关方面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增长。

  具体措施有七:一为进一步加大项目储备力度;二为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开工建设;三为保障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四为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五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六为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七为压实责任、抓好落实。

  当前,新开工项目增长乏力,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各地方和有关部门,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健全完善储备制度,强化重大项目库管理和应用,不断提高重大项目储备制度化、常态化、信息化水平。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协调督促各地方和有关部门,重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优化结构等方面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重大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有关部门一道,深入推进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压减工程报建时间;切实加快规划选址、用海、用地、环评等前期工作,指导地方加大征地拆迁、市政配套、水电接入以及资金落实等推进力度;加强协调指导,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及早开工建设。

  针对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需要加大保障力度的实际情况,督促地方加快2018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支持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金融机构加大对在建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防止盲目抽贷、压贷和停贷。

  改革投融资 明责任、防风险、引民资

  【深化投融资改革,优化投资环境。严禁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资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切实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加快破除各类不合理门槛,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补短板等重点领域的附加条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推介重点领域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提高对民营企业服务水平,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深化投融资改革,优化投资环境。推进投资项目综合性咨询和工程全过程咨询改革,推动联合评审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加快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一体化,加快项目审批管理服务“一网通办”,强化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地方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严格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区分轻重缓急、科学有序推进。严禁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资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切实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地方责任落实到位,确保投资发挥应有的效益。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加快财政资金到位进度,合理保障必要的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造成大的损失浪费。强化和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切实采取措施统筹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推动具备条件的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早日建成发挥效益,稳定有效投资。

  稳投资的重要意义

  【稳投资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关键性作用的必然要求,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长期综合竞争实力的必然要求。】

  刘世虎就《经济日报》记者“在当前的形势下为什么要特别强调稳投资”疑问互动时强调,做好稳投资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提升长期综合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稳投资是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关键性作用的必然要求,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长期综合竞争实力的必然要求。

  2018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态势,重要宏观调控指标处在合理区间。当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的形势下,稳定有效投资有利于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近年来,通过政府投资引导,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支持了一大批符合发展和民生需要的重大项目建设,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挥了关键作用。稳定有效投资,有利于加快补齐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短板,提升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促进国民经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扩大再生产良性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距离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的目标还有显著差距。稳定有效投资,加快基础设施提质增效,是提升长期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支撑。

  如何做好稳投资?

  【稳定有效投资增长,一要聚焦稳定有效投资的重点领域精准发力,二要尽力而为,三要突出重点、分类施策。】

  刘世虎认为,做好稳定有效投资工作,一要聚焦稳定有效投资的重点领域精准发力,二要尽力而为,三要突出重点、分类施策。

  聚焦稳定有效投资的重点领域,聚焦党的十九大明确的重点建设任务,聚焦已纳入建设规划的重大工程,聚焦早晚都要干的短板项目,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找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领域,精准发力,确保取得实效。

  地方政府建设投资应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和政府投资能力,严格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区分轻重缓急,科学有序推进,严禁建设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坚决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对政府投资,要切实加强规范管理,不断提升投资质量效益,发挥好对稳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对民间投资,凡是市场能做的,政府要创造条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拟推进的重大项目首先必须要在已批准的各类规划范围之内,并符合突出骨干通道建设、突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突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三项要求。】

  马强在回应中新社记者“充实重大项目储备工作进展情况如何”的询问时明确,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推动“十三五”规划项目的开工建设,拟推进的重大项目首先必须要在已批准的各类规划范围之内,并符合“三个突出”要求:一突出骨干通道建设,二突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三突出打通“最后一公里”。

  加快具有战略意义、标志意义的骨干通道建设,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实施重点通道连通工程和延伸工程,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通道建设,加快沿边的通道建设。注重打通铁路瓶颈路段和公路缺失路段,推进铁路进港口、进物流园区、进重点工矿企业,打造开放式、立体化的综合客运枢纽。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强化内外联通通道和城际、城市交通的建设,完善民用机场布局和航空运输网络。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加快2018年新开工项目进度

  【力争年内再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强化明后年项目储备,保持交通基础建设平稳有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马强披露,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确保已开工项目顺利施工的同时,力争年内再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强化明后年项目储备,保持交通基础建设平稳有序,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一方面加快2018年新开工项目的进度,推进包头至银川、和田至若羌、湖州至苏州至上海等铁路项目建设;启动一批国家高速公路网待贯通路段,实施武汉至安庆6米水深航道等航道整治工程;力争实施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韶关机场军民合用工程以及新建菏泽、丽水机场等重大工程。

  另外一方面,抓紧开展储备项目前期工作,梳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中长期交通网络规划中具备启动条件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在铁路方面,统筹推进战略性、标志性重大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高速铁路“八纵八横”主通道项目建设,拓展区域铁路连接线、研究推动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城际铁路,在中心城市周边规划发展市域(郊)铁路。

  在公路水运方面,加快储备一批国家高速公路网待贯通路段,启动长江干线剩余航道整治工程,同步推动一批水运支线航道整治工程。在民用机场方面,加快推进深圳、西安等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支持地方加快推进安阳、昭苏等一批中西部支线前期工作。

  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不断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优化投资结构,加强项目储备,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对于《上海证券报》记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管好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提高投资效率方面有哪些考虑”的问询,刘世虎介绍,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不断加强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优化投资结构,加强项目储备,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按照推进重大战略规划落实、集中力量办大事原则,每年都根据中央决策部署、规划建设任务和年度建设需求,优化投资结构,将中央预算内投资集中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2018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376亿元,集中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农”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领域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方,利用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切实加强项目储备,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储备格局。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做到“项目等钱”而不是“钱等项目”。提前部署、扎实推进,确保投资计划一经下达即可投入项目建设,尽快落地见效。

  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出台或修订《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办法》等,按照“一专项一办法”的原则制定了每个专项的管理办法,使投资计划编制下达、执行、监管等各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保障各个投资专项规范有序实施。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每个项目从申报阶段就要求明确项目单位及项目责任人,日常监管直接责任单位及监管责任人,落实好建设管理主体责任和日常监管责任,并贯穿开工、建设、竣工全过程。做好建设进展情况日常调度,积极开展项目在线监测和现场监督检查,积极配合开展国务院大督查和审计等各方面监管,确保项目规范实施、资金安全使用。

  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作用

  【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的重大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有力带动了社会资本投资于重点领域建设,有效改善了供给结构,提高了供给质量,稳定了有效投资。】

  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不断努力,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央预算内投资有力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使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点建设任务落在实处,得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对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聚焦脱贫攻坚、棚户区改造、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各领域建设力度加快推进。2017年,超额完成全年减少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的目标任务,提前完成全年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600万套的目标任务。

  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铁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不断加强,滇中引水、西安至成都高铁、“天眼”、北京新机场等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实施,为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国家竞争力提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近年来,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的重大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有力带动了社会资本投资于重点领域建设,“三农”建设、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等领域投资较快增长,稳定了有效投资,改善了供给结构,提高了供给质量。

人物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