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招标投标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经济企稳奠定大宗商品市场向好基础

2017年08月07日 打印 收藏

今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企稳态势确立,由此奠定大宗商品市场向好基础。大宗商品市场向好主要表现为市场价格同比大幅上涨、行业利润明显增加、企业积极增产,而在资本市场上,相关板块成为股市“龙头”。展望年内市场形势,内外需求稳定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因原料成本大幅提高,乐观情绪引导,大宗商品市场整体将保持升温态势,但由于相关风险涌动,未来市场行情或呈宽幅震荡。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超出预期,L型企稳态势已经确立。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全国经济(GDP)增长6.9%,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6.9%,二季度同比增长6.9%。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可以达到6.7%,或者更高一些。从环比来看,今年二季度全国GDP增长1.7%,延续了2016年以来各个季度的环比回升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权威机构亦纷纷调高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目标,预测中国经济将增长6.7%。2017年中国实现6.7%,或者更高一点儿的经济增速,势必高出或者与2016年经济增速持平,而且各季度经济环比持续增长,这就表明持续多年的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将告一段落,基本确立了企稳回升态势。

  一些重要经济指标中,2017年前6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同期全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人民币计价)同比增长19.6.%,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了23个百分点, 创近年来半年度最高增速。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5%,提速17个百分点;进口增长25.7%,提速30个百分点。

  虽然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但仍然高于2016年全年8.1%的增长水平,而且环比增长0.73%。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中,上半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1.1%,比1-5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增长8.5%,比去年同期提速2.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与高新技术投资增速也都有加快。

  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提振了市场信心。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6月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1.7%,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处于50荣枯线上方。“财新”6月PMI指数为50.4,也强于市场预期。两大PMI分项指数中,产出指数、新订单指数、出口指数普遍扬升,显示内外需逐步向好,制造业增长后劲充足。

  总体来看,受到宏观经济企稳与市场信心增强推动,今年上半年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继续升温。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消费需求稳定增长

  宏观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确保了全国大宗商品需求的稳定增长。根据统计数据测算,今年上半年全国矿石、石油、金属、橡胶、大豆等重要大宗商品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在5%以上,其中粗钢表观消费同比增幅超过8%,并且带动铁矿石、焦煤、焦炭、废钢的冶炼原料消费普遍较大幅度增长。

  消费需求的较快增长,致使上半年全国库存消化能力明显高于往年。从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的两项库存指数来看,2017年6月份中国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6.3%,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6%,都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企业存量处于偏低水平。另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数据,2017年5月,全国20个城市5大类品种钢材社会库存总量连续3个月下降,其中螺纹钢库存量332万吨,环比下降27.5%,已经接近3年多来的最低水平。

  由此可见,尽管在高价格的刺激之下,全国螺纹钢产量逐月攀升,目前接近60万吨的日产水平,但依然落后于需求增长,所以才会出现库存量的逐月下降。全国重要原材料库存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并且继续下降,这就表明,今年以来的大宗商品新增资源量(同期国内产量加进口量),基本上都进入了消费,因此也促进了实际消费水平的提高。

  虽然当前铁矿石、煤炭显性库存量(港口库存)出现增长,其中铁矿石港口库存达到了1.4亿吨,但这是前期偏低库存水平的修复增长,对于国内8亿多吨的粗钢年产量而言,也就是一个月的需求量,并不算是很多,不必过于担忧。尤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港口铁矿石显性库存增加的同时,相关生产企业及贸易商的隐性库存却在下降,甚至向零库存靠拢。

  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旬,全国港口煤炭库存有所增加,其中秦皇岛港口和曹妃甸港口煤炭库存量分别为580万吨和304万吨,分别增加了5.5万吨和6万吨,但沿海6大电厂的煤炭库存却有较多下降。其中,国电的煤炭可用库存量降至19天,大唐的煤炭可用库存量降至12天,上电的煤炭可用库存量降至仅8天。这种局面难以承受市场风吹草动,孕育着很大市场阶段性短缺风险。

  中国大宗商品需求继续旺盛,还可以从全国铁路货运量较大幅度增加获得验证。据统计,今年1月至5月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12.03亿吨,同比增长14.70%。其中,5月份完成2.41亿吨,同比增长13%,实现连续第10个月正增长。不仅如此,能够反映大宗商品消费活动的装载机销售亦强劲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至5月全国装载机累计销量同比增长约26.06%,其中5月份销售量同比增长69.50%,连续8个月来持续升温。上述两大重要指标趋向活跃,反映了实体经济增强和大宗商品消费增加。

  二是大宗商品进口规模很大

  国内需求旺盛,由此拉动大宗商品进口较大数量规模。据海关统计,2017年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砂5.39亿吨,同比增长9.3%;进口原油2.12亿吨,增长13.8%;进口煤炭13326万吨,增长23.5%,进口大豆4481万吨,增长14.2%;进口天然气3109万吨,增长15.9%;进口铜223万吨,减少18.4%。重要大宗商品进口数量较大,显示了全球大宗商品中国需求因素依然强劲,也因此成为国际市场价格的重要支撑因素。受其影响,今年6月巴西铁矿石出口量同比增16.4%,平均出口价从去年6月的37.3美元/吨(FOB)涨至40.4美元/吨(FOB)。今年上半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大幅增长,再次成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对于国际市场原油行情也是一个有力支撑,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美国原油产量增加的冲击。

  三是市场价格同比上涨幅度较大

  今年上半年,全国大宗商品价格同比继续较大幅度扬升。权威机构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6月,全国大宗商品综合价格指数为118.28点,比去年同期上涨16.9%。6月份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同比涨多降少。其中,钢铁类、有色类、能源类、矿产类、食糖类分别上涨45.8%、24.7%、24.3%、23.6%和18.4%;有四大类商品下降,牲畜类、油料油脂类、农产品(000061,股吧)类、橡胶类分别下降16.9%、4.3%、2.3%和0.3%。

  大宗商品价格同比继续上涨的同时,价格环比却出现回落。市场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在今年2月份达到高点后,连续4个月持续回落,6月份价格指数比2月降7.9%。重要大宗商品价格中,与年初相比,6月份,除农产品类、有色类分别上涨2.6%和0.7%外,其余七大类商品均下降,橡胶类、矿产类、牲畜类、油料油脂类分别下降44.1%、18%、12.2%和11.9%,能源类、食糖类、钢铁类分别下降11%、0.7%和0.2%。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主要因素还是在于价格本身,随着价格的大幅回升,一些较高成本产能相继有利可图,致使供应增多,由此产生很大价格压力,比如动摇世界主要产油国的减产协议。

  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同比继续上涨,奠定了整体物价稳定扬升的基础。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8.7%,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1.4%。

  四是行业利润明显增加

  销售价格大幅上涨,致使大宗商品相关行业利润水平迅速提高。据统计,2017年1至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7%,比上年同期加快16.3个百分点。主要大宗商品行业中,煤炭、钢铁、有色等由上年同期亏损转为持续性盈利大幅增长,由此成为全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推手。另据统计,上半年全国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已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净利润5353.2亿元,同比增长18.6%。

  央企各月效益均保持两位数增长,6月当月实现利润1596.7亿元,为单月利润历史最高水平。其中,全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倍,一些钢材品种吨钢利润达到千元之多,钢铁行业再次成为“暴利”行业。大宗商品行业实现利润明显增加,也鼓舞了相关股市板块,“煤飞色舞”等相关股市板块行情创下新高,吸引大量购买资金,成为股市行情“龙头”。

  五是相关企业积极增产

  有需求就会有生产,另一方面,市场价格的较大幅度上涨,致使行业盈利水平提高,也刺激企业积极增产。据统计,2017年1至6月累计,重要大宗商品中,全国粗钢产量41975万吨,同比增长4 6%;10种有色金属产量2760万吨,同比增长7.2%;此外全国原煤产量也同比增长9.1%。

  之所以预计下半年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依然向好,除了宏观经济企稳、市场信心增强等因素在下半年继续存在以外,还在于一些新的动力。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在下半年将进入投资品消费高峰

  2017年6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中,建筑业企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1.4%,比上月上升1.0个百分点,连续10个月位于60.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从市场需求和预期看,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4%和67.6%,环比分别提高1.3和1.8个百分点,表明下半年建筑市场需求较强,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活跃。另一方面,为了对冲房地产投资回落的冲击,地方政府纷纷集中开工交通、民生等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规模将近万亿元,致使基本建设投资进入下半场,势必拉动下半年投资品与大宗商品需求。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全国重型卡车、挖掘机与装载机等销量强劲增长,同比涨幅都在5成以上,尤其是挖掘机销量同比增速连续10个月都在40%以上。按照半年左右的滞后期测算,挖坑之后将逐步进入水泥浇筑(或钢结构)与设备安装等高峰,势必加大单位投资中的投资品消耗强度,从而拉动下半年矿石、能源、化工等初级产品消费量的更多增长。受其推动,预计全年重要大宗商品表观消费增速在5%以上,其中粗钢、高品位铁矿石等表观消费增幅超过8%,原油与大豆的表观消费亦不会低于6%。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商品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今年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年。按照相关部门部署,在2016年压减过剩产能的基础上,2017年要再压减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钢铁产能再压减5000万吨左右,而且要将“地条钢”产能在今年上半年彻底清除。此外,电解铝等有色金属产能也要求压减。截至2017年5月底,全国已退出的煤炭产能9700万吨左右,钢铁过剩产能压减任务已完成80%。

  不仅如此,2017年内还将严格环保执法,亦会对于一些落后产能释放产生很大抑制。以上几个方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由此涉及数量巨大的国内实际供应,其中仅钢材供应量就接近亿吨。尤其是“地条钢”产能的彻底取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上一下子少掉数千万、上亿吨的钢材供应量,而且是最低价格的供应量,这就使得市场供求关系获得很大改善。

  三是企业成本有较多增加

  许多大宗商品都是互为成本,而且中国大宗商品的进口依赖度较高,普遍在三成以上,有些还达到70%。因此,中国矿石、油气、煤炭、橡胶等最为基础的原材料进口价格的提高,势必推高国内一些大宗商品的生产成本。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价格总体上涨12.7%。其中,铁矿砂进口均价上涨55%,原油上涨47.9%,大豆上涨18%,天然气上涨10%,成品油上涨35.6%,铜上涨29.5%,煤炭上涨130.1%。此外,2017年铁路运费优惠政策取消和公路运输治超引发物流成本较多增加;而近期资金供应紧张也使其融资成本明显上升。所有这些,无疑都会增加国内大宗商品成本,构筑价格坚挺基础。

  供求关系好转、成本增加与信心增强等诸多方面的共同推动,将使得下半年全国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在相对高位运行。即便下半年石油、铁矿石等价格有所回落,亦不会淹没前段时期涨幅,全年大宗商品平均价格依然高出上年水平,尤其是比2016年一季度价格低点强劲扬升。还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落,其实是对前期过高价位的暂时性调整,并不表明价格的下降趋势。相反,因为去产能、严格环保等因素推动,国内大宗商品价格还有可能出现新的上涨。比如近期动力煤、钢铁、锌等有色金属等货紧价扬,就表明了这一点。

  大宗商品市场向好的情绪,受四大“乐观猜想”的影响。

  首先是“雄安新区”建设所体现的中国城市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取得了很大进展,据统计,到2016年末,中国城市数量达到657个。2016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4%。即便如此,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仍有较大差距。因此,现阶段中国仍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远没有达到已完成的阶段。

  为此需要在既有大城市之外的合适地点,打造新的、足够规模的都市空间,以承接经济产业与人口的区域性集聚。正因为如此,所以在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中央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由此可以预计,因为中国城市化趋势推动,今后还有可能出现更多的“城市新区”,打造数十个新的百万以上人口都市,借此实现数亿农村人口进城,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实现各地区平衡发展。

  而更多大城市的涌现,又打造出世界级别城市群及城市群的互联互通,激发巨量基础设施投资。最近,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有关人士表示,大湾区需要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世界级港口群和空港群,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稳定安全的能源和水供应 体系,进一步提升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扩大网络容量等,由此将激发万亿级基建投资,这就使得中国大宗商品需求增添巨大潜力,即未来巨大规模的钢铁、有色金属、矿石、煤炭、石油、橡胶等大宗商品需求,尤其是建筑材料相关产品需求。

  其次是“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打开了未来投资品出口的巨大空间。一方面全球范围内存在巨大产能过剩,致使相关企业效益低下,相关国家经济低迷,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千百万人为贫穷所困;另一方面,当今世界又有着巨大的基础设施缺口,很多国家,也包括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交通、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老化,供应能力不足,急需更新改造与新的建设,这已经成为目前全球经济的最大不平衡。

  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借此庞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与全球化,因此受到世界各国普遍欢迎。前不久, 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一些建设投资项目的推出与落实,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增添了新动力(310328,基金吧)。据有关资料,今年一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26.2%;对沿线43个国家的新增非金直接投资为29.5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14.4%;与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227.7亿美元,占同期新签合同总额的51.8%。

  “一带一路”建设,首先是搞好国内的互联互通。最近全国油气管网建设蓝图公布。按照其要求,到2020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将达到16.9万公里,到2025年将达到24万公里,分别比2015年增长5成以上和1倍多。这项巨大建设投资,加上齐头并进的全国交通网路建设、通讯网路建设等,并与周边国家乃至全球相关网路建设对接,对于中国大宗商品需求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

  第三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回归正常。为了摆脱金融危机威胁,美联储一度实施极度货币宽松政策。近段时间以来,美联储极度宽松货币政策逐步回归正常,其重要标志就是美联储停止债务购买、多次加息以及即将“缩表”。今年上半年美联储已经连续两次加息。美联储加息的前提条件是美国经济增长,实现较为充分就业,以及通胀率好转。因此,在不严重误判经济形势的前提下,美联储货币政策逐步回归正常,则意味着美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回暖。

  第四是欧盟或履行中国加入WTO第15条条约义务。本来,按照中国加入WTO第15条约定,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5年(2016年)之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将停止在对华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使用“替代国”作法,但是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此食言,致使中国商品出口环境未能得到相应改善。前不久,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德国支持欧盟履行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第15条条约义务。默克尔这番表态意义重大。一旦取消“替代国”作法,欧盟就很难再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这就等于在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商品出口“高税联盟”当中撕开了一个口子,由此相应增强中国商品出口的价格竞争力,从而产生对中国货物贸易出口的积极影响,最终刺激国内制造业产能释放,增加大宗商品需求。

  在2017年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升温的同时,四大“乐观猜想”的涌现,亦会提供未来大宗商品需求巨大增长空间,致使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国因素更为强劲,绝对不会出现所谓减量发展。在其推动之下,预计未来中国原油、天然气、矿石、有色金属、大豆、橡胶等重要大宗商品进口数量,还将在现有基础上增长5成以上,比如今后中国粗钢未来中国年度粗钢消费峰值(含出口)将超过10亿吨,甚至达到12亿吨,高品位铁矿石的进口数量峰值有可能达到15亿吨,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大豆等进口量都会继续增长。对此,不可因为暂时性回落而轻言已到峰值,或者是什么“弧顶区”回落。

  市场风险总是伴随着市场升温,并且随同市场升温而逐步积累。换言之,大宗商品市场越是升温,所积累的市场风险亦越大。因此,面对上半年市场的继续升温,大宗商品市场的参与者们,也要警惕未来市场风险。初步分析,这种风险可能会在以下几个方面爆发。

  1.相关企业开足马力增产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到价格大幅上涨刺激,世界范围内大宗商品相关企业开始积极增产。据有关资料,力拓等世界矿业巨头铁矿石产量与出口量。石油生产方面,虽然欧佩克与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一度达成减产协议,但其执行不太理想,美国的油气产量借此大幅增加。尽管高压去产能,中国钢铁产量却增速持续提高。据市场监测,截至6月初全国百家中小钢企高炉开工率再度接近90%,这已经是满负荷生产。

  世界范围内大宗商品产量因为价格上涨刺激而大幅增产,最终逆转供求关系,压迫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国际投行巴克莱发布报告预计,铁矿石吨价将回落至50-60美元区域。据彭博社报道,俄罗斯认为年内石油价格可能跌至每桶40美元,并且明后两年都会在这一价位附近徘徊。澳大利亚央行以及一些采矿企业也警告,市场供求平衡将会因为全球新开启的供应能力而被打破,从而拖累矿产品价格下跌。应该说,这是下半年大宗商品市场的最大风险。

  2.房地产投资形势逆转

  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普遍收紧房地产,尤其是收紧居民住房销售政策。预计今后全国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进而制约房地产投资增长。受其影响,相应的大宗商品需求势必受到冲击。如果房地产市场降温超出预期,下半年内全国房地产投资出现大幅下降,该领域金属、施工机械、能源等消费迅速冷却,也会产生大宗商品市场风险

  3.投机资本反向“做空”

  前期与大宗商品市场升温,投机资本乘势买进做多功不可没。由于人气扬升,市场补充库存与囤积库存行为较多增加,也助长了市场升温,并且产生一定的看涨预期“溢价”。而伴随着上述市场风险的不断积累,大宗商品市场阶段性看空氛围逐步浓厚,投资资本亦开始转变操作方向,随时准备或者已经反向“做空”。一旦投资资本开始大规模打压市场行情,前期累积库存尤其是投机性囤积库存势必集中涌向市场,由此产生现货价格的很大压力,所谓“过山车”行情再次演绎。这是最需要防范的市场风险。

  由此可见,伴随着市场升温,年内中国大宗商品市场巨大风险依然存在,需要引起市场参与者高度关注。

人物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