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中国招标投标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浙江省温州市财政:“大夯实、大创新、大提升”推广运用PPP

2019年09月03日 打印 收藏

  近年来,温州市抢抓国家政策重要窗口机遇,积极推广运用PPP模式,不断增加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提升温州都市区能级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入库PPP项目80个、总投资额1110.76亿元,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一;瓯江两岸核心段亮化夜游、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等74个项目相继落地,落地率达93%,累计投资额达1090.14亿元;获 1个国家级示范项目、31个省级示范项目,成功被评为浙江省PPP示范城市。

  一、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工作机制,做好工作基础“大夯实”

  针对PPP模式普遍存在的“观念转变不到位、项目实施不规范”的问题,从建章立制入手,通过转换“脑瓜子”带动“钱袋子”。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全面协同推进PPP模式,从市政府、财政部门到每个重点PPP项目都建立PPP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层层抓好落实。建立PPP项目定期会议通报协调机制,每月通报进度,协商重大问题,实现各部门协调推进重点项目。二是出台系列政策。率先出台《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温州市市区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管理暂行办法》《温州市政府和社会资本资本合作项目库管理办法》等政策,推动PPP工作制度化、机制化、规范化发展。三是完成“三库”建设。建立PPP项目库,入库项目涵盖市政、交通、能源、水利、环保、旅游等13大领域;完善PPP咨询机构库,公布2批74家次在综合、法律、会计等方面提供专业咨询的机构,推动项目落地和效率提升;建立PPP采购专家库,率先组织涉及工程类、服务类、法律类、财务类120余位专家提供优质采购服务。

  二、拓宽资金渠道,优化项目管理,做好工作方法“大创新”

  一是发挥基金撬动作用。与中国PPP基金签署100亿元规模“一揽子支持计划”战略合作协议,引领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到温州投资;与浙江省级PPP基金合作设立省市联动10亿元规模浙江温州基础设施投资(含PPP)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组建50亿元规模温州市大建大美(含PPP)投资保障基金,投向特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项目。二是实施项目整体打包和分类推进。结合地区实际和项目特点,整合交通、市政、景观、民生等同类别单体规模较小项目,整体开发片区大型投资,并根据子项目实施的成熟程度划分为近期必须实施的A类子项目和未来可能实施的B类子项目予以分类推进,为项目实施提供畅通通道的同时缓解当前财政承受压力。三是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采用“实施机构+社会资本+金融机构+所在乡镇街道”“1+N”模式,吸收各方合理诉求开展实施方案编制,邀请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社会智囊机构”对项目进行前期论证,做好风险防范提示预警;制定PPP项目日常检查、定期抽查、绩效考核制度,列入重大工程稽查、纪委巡查、质检检查计划,对项目实施进行跟踪审计,切实监督项目全生命周期高质量实施。

  三、发挥项目特色,强化项目推广,做好服务水平“大提升”

  一是在强化服务培训上“出实招”。加强培训服务和上门宣讲等能力建设工作,针对县(市、区)PPP工作人员变动快、PPP专业知识更新慢的实际现状,多次召开PPP工作业务交流和培训会,解读政策文件、解答业务困惑;在重点项目实施推进过程中加强与责任县(市、区)的沟通交流,适时上门帮助解决实际操作问题。二是在开放招商推介上“谋新招”。2015年以来,累计向市场推介6批约200个PPP项目,化被动等待社会投资为主动选择合作伙伴,大幅提升选商成功率。如2019年3月,姚高员市长带队赴北京推介包含PPP项目在内的50个公共项目和35个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约2880亿元。三是在优化投资环境上“亮硬招”。营造良好的信贷导向,利用公开透明的机制为各类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提供有效通道,吸引60多家民营企业参与到温州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将支持PPP融资工作纳入财政存款竞争性存放考核,引导金融机构加大PPP领域信贷总量,改善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打造良好融资环境。


人物专访